一對新人結婚,平均花多少錢?近日發(fā)布的《中國結婚產(chǎn)業(yè)發(fā)展調查報告2006-2007》給出答案……
“婚價”幾多高?
《中國結婚產(chǎn)業(yè)發(fā)展調查報告2006-2007》顯示,華東是結婚成本最高的地區(qū),新人在不購置新車、新房的前提下,仍要十多萬元籌辦婚事。與以北京為代表的華北地區(qū)新人不同,以上海為代表的華東地區(qū)新人愿意把錢花在新居裝修上,華北地區(qū)新人熱衷于花錢拍婚紗照、擺酒席、度蜜月。
日前,一位上海男士將自己計算的結婚成本“曬”到了網(wǎng)上:房屋一套(市區(qū)90平方米,均價10000元)90萬+7萬元中等裝修+5萬元家電及家具+10萬元普通轎車一輛+新馬泰港澳或云南、海南度蜜月1.6萬元+3萬元的兩年談戀愛吃飯、娛樂和送禮費用,共計116.6萬元。
一位在上海浦東外企供職的男士去年結婚,他的“婚價”是:新房首付加裝修35萬元,家電10萬元,買車10萬元,拍婚紗照4000元,婚車、禮服、婚禮現(xiàn)場布置、攝像、司儀一共1萬元,三星級酒店婚宴20桌共2萬元……
上海市婚慶行業(yè)協(xié)會曾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2005年上海新婚者的婚慶消費位居全國之首,平均每對新人的消費數(shù)額為18.7萬元。如果加上購買婚房及汽車的費用,共計65.7萬元?!熬镁没榧蘧W(wǎng)”總經(jīng)理梁昌海評論:“盡管上海的人均收入較高,但辦個喜事就能把一對新婚夫妻的家底掏盡?!?
在我國內地城市,這種情況也不鮮見。在呼和浩特打工的張全生去年年初結婚,婚禮當天的儀式和喜宴花了兩萬多元,這筆費用是他和妻子打工3年攢下的。
誰為“婚價”埋單?
對于“終身大事”,新人在消費上向來不會吝嗇。記者一位于去年結婚的朋友,買房、結婚一共花了50多萬元,“欠下一屁股債”?;楹蠛荛L時間,自己在公司上班的午餐大多是方便面。但他并不感到后悔,他說:“奮斗這么多年,不就是為了這些嗎?花再多的錢都值?!?nbsp;
這種心態(tài)在女性身上體現(xiàn)得更為明顯。上海知名婚介專家海倫說,多數(shù)女性寧愿婚前、婚后的生活艱苦一點,也要讓自己的婚禮浪漫、新奇。新人在婚禮標準上“就高不就低”的心態(tài),是這幾年國內婚慶行業(yè)迅速發(fā)展的內在動力。
調查顯示,婚紗攝影的平均利潤率達30%以上。以北京為例,全市共擁有年營業(yè)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影樓數(shù)家,營業(yè)收入在800萬元到2000萬元的影樓更多,殘酷競爭下的京城影樓利潤率仍保持在30%左右。
與“婚價”越來越高形成對比的是,新人們總體上“囊中羞澀”。《報告》顯示,86%的被訪新婚夫妻月收入不到8000元,其中絕大多數(shù)的月收入不到5000元。中國婚博會數(shù)據(jù)中心主任廖俊國介紹,“結婚錢父母出”是時下很多新婚夫妻應對巨額開銷的首選。調查中有47%的新人,結婚費用的20%至60%來源于父母支持,14%的新婚青年,結婚消費的80%至100%靠父母資助。
最近遼寧的一次調查顯示,20世紀七八十年代結婚的受訪者中,有60%表示結婚費用中一半是雙方父母支付,主要是添置家具。在2000年-2005年結婚的受訪者中,結婚費用全部由父母支出的占70%。
千金散盡,真愛何求?
年歲稍長的人清楚記得,在20世紀70年代,結婚成本基本上等于發(fā)喜糖和兩家人在一起吃飯的錢。住房問題,在領結婚證的時候一般單位幫助解決。所有開銷加在一起,一百多元。到了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期,有了“三大件”(手表、自行車、縫紉機)和一些簡單家具之后,結婚的花費一般幾百元。此后,隨著逐年不斷增加的錄音機、電視機等家用電器和請客規(guī)模和檔次的提升,結婚成本進入千元、萬元時代。如今,消費的日益擴張和人們攀比心理,十萬元乃至數(shù)十萬元的“婚價”司空見慣。
然而,越來越豪華的婚車、越來越貴的鉆戒、越來越厚的紅包,不等于越來越天長地久的姻緣。以上海為例,據(jù)統(tǒng)計,2006年是“結婚大年”,1月到9月,有11萬多對新人領取了結婚證。與此同時,辦理離婚手續(xù)的夫婦2.7萬多對,比2005年同期增長20%,其中年輕的夫婦占不小比例,半年婚姻、一月婚姻甚至一周婚姻已不少見。
上海社科院研究員徐安琪指出,在結婚問題上,年輕人對于物質的追求,不必總是追求“一步到位”,或者盲目效仿他人,真正維系愛情的不是一時排場風光,越是物質豐盛,年輕人越該多思考結婚的真諦及婚禮的意義,而不是盲目隨從潮流,給自己、給家人造成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
上海知名婚介專家海倫提醒,年輕人結婚要量力而行,集體婚禮、旅行結婚,各種其他簡單而富有創(chuàng)意的“草婚”、“素婚”等婚禮,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