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柳一帆,是因他所發(fā)在網上的一系列攝影作品,新穎的構圖,獨到的視角,恰到好處的用光,讓我不禁在想可以拍出如此美感照片的鏡頭背后是怎么的人。攝影圈有句話:“相機不重要,重要的是背后的那顆腦袋”,帶著種種思索疑問,我們來到了他的壹攝影工作室,他指著墻上懸掛著的作品,開始給我們講述一張張相片背后的故事,透過影像,那些人物風景在我的面前鮮活起來,仿若隨它們穿越千年的天南地北,我不得不再次贊嘆,對于一個懷著悲天憫人情感的攝影師來說,思想,永遠是最有力的武器。
柳一帆攝影作品:諾諾
【對話】
編輯:一帆你好,感謝接受“濱海人物志”的采訪。
柳一帆:你好,謝謝你們對我作品的肯定,希望借你們欄目這個平臺讓更多的人了解攝影、熱愛攝影,發(fā)現(xiàn)身邊生活的美。
編輯:生活從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對于一個攝影師來說,我想說其實你是具備第三只眼睛的是不是?
柳一帆:說笑了,我覺得鏡頭就是我探索世界的第三只眼睛,有句話說,如果你拍的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還離得不夠近,其實這個近,在我理解來說,就是觀察力,攝影師是一種把宏觀和微觀結合起來的藝術,不僅僅要觀察敏銳,細致入微,著重細節(jié),還要站在一個比較大的宏觀基礎上,多學多看多走多聽。像我平時也是在不斷涉獵一些國外攝影師的作品,與時俱進。
柳一帆攝影作品:新娘
編輯:思想決定高度。據我所知,你是天津農學院國際貿易專業(yè)畢業(yè)的,怎么轉行走上了自由攝影師這一條道路呢?
柳一帆:也是蠻偶然的一個機會,我大學畢業(yè)之后自愿報名在甘肅支教,2年間,接觸到了不同的民域風情,開始尋思著用一種方式作為表達,這時我便買了我的第一臺單反尼康D60,開始記錄行走路上所見所聞所思所感。
編輯:可能也就是這段支教經歷帶給了你對于生活的一些不同感悟吧,我看過你的一些作品,都是充滿了濃郁的人文關懷情感。
柳一帆:我個人覺得,拍1000張行尸走肉的照片不如一張有靈魂的照片。你的鏡頭,如果只看到繁華的街道,卻看不見流浪的乞丐,如果只看到燈紅酒綠,卻看不見紙醉金迷,如果只看到達官顯貴,卻看不見移民苦難,如果只看到高樓大廈,卻看不見貧民露宿,如果只看到衣履光鮮、美女香車,卻看不見冷酷無情、黯淡茫然。那么,再昂貴的鏡頭又有何用?心盲了。
編輯:恩,最好的照片,飽含著對生命的永遠熱愛,內心若清泉般的潺潺流動永不荒蕪。
柳一帆:是的,懷著一顆謙卑的自然之心,我仍在不斷學習和對世界的探索之中。
編輯:我要問到一個最現(xiàn)實的問題,作為自由攝影師,脫離了影樓的模式化運作,靠著自己的手藝,能否以此謀生?
柳一帆:其實,以此謀生,是比較艱難的一件事情,像我現(xiàn)在,除了婚禮跟拍、兒童攝影等等之類外,還有和一些婚慶公司、淘寶店之類的合作,基本上是有活就接,能拍就拍(他說到這里笑了起來)但是因為這是自己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無論怎么樣,就把它繼續(xù)下去。
編輯:拍攝過程中有什么比較難忘的事情么?
柳一帆:我比較喜歡兒童攝影(他在采訪的過程中強調了很多次)很喜歡孩子們的眼睛,每次看見他們的眼睛,就感覺可以忘記了一切煩腦,亮晶晶亮閃閃的,就像天空中的小星星,里面有著那么美好而又澄清的一個世界。
編輯:謝謝一帆接收我們的訪談,給我們分享了這么多的美麗感受,也希望你人若其名,一帆遠航,走的更遠,不斷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作品。
柳一帆:謝謝大家,希望我們都以一顆愛美之心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美麗的點點滴滴,這個神奇的世界值得我們去珍愛與探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黑光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