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切、色階、色彩飽和度……這些專業(yè)的攝影知識與處理技術術語,對不少80、90后來說,理解起來都有點困難,而東山街道外港社區(qū)的退休老人王恭麗卻了如指掌。今年81歲的王恭麗,自從退休后就開始走山訪水,記錄祖國風光,并多年如一日地為江寧區(qū)多個協(xié)會組織提供免費拍照服務,還自學圖片編輯處理技術,記錄百姓幸福瞬間,傳遞鄰里笑容。今年3月東山街道外港社區(qū)成立幸福照相館,邀請王恭麗出任館長。
購買相機走遍全國作品屢獲獎
1992年,在教師崗位上奉獻了一輩子的王恭麗退休回了家。子女擔心她沒法適應退休生活,便鼓勵她外出游玩。正是一次次的外出游玩,讓她走上了攝影道路,開始用相機記錄祖國風光。
王恭麗回憶說,起初她不會拍照,每到一個地方都要請別人幫忙留影,總覺得很不方便,“我要學攝影,這樣我就可以隨時記錄祖國的美麗風景了。”大家都以為這是一句玩笑話,王恭麗卻很認真。于是,王恭麗通過購買閱讀攝影書籍、上網查找相關教學視頻,漸漸摸清了照相機的原理,也能簡單地拍攝幾張照片,但效果不是很理想。
為提高攝影水平,王恭麗特意報了區(qū)老年大學攝影班學習攝影技術,并經常向攝影前輩請教。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她便能熟練使用照相機,拍照水平也有了較大提高。峭壁、沙洲、水鄉(xiāng)……王恭麗背著她的照相機,從江寧走向全國,先后探訪了臺灣、新疆、內蒙古、四川、貴州、安徽等地的美麗鄉(xiāng)村,記錄下祖國眾多美麗的風景。在省老年協(xié)會組織的建國60周年攝影紀念活動上,王恭麗拍攝的《沙洲掠影》獲得了***獎。
自學手機圖片處理技術,成修圖達人
全能相機、最美證件照、畫中畫相機、Photoshop……打開王恭麗的手機,十幾種圖片處理軟件立刻映入眼簾,其中有些圖片處理軟件,記者也是第一次接觸。記者不禁好奇,一位八旬老人,是如何玩轉各種新奇的圖片編輯APP的呢?
原來,1999年,在老年大學學習的王恭麗被學校聘用,參與教學管理。那時老年大學經常組織活動,需要一名攝影工作人員,懂得一些攝影知識的王恭麗主動接下了這個活。隨后幾年,江寧區(qū)退休教師協(xié)會、區(qū)京劇票友會以及東山詩社舉辦活動都會邀請王恭麗前去拍照。“活動中拍攝的照片很多需要刊登在報紙上,但有時受天氣等因素的影響,照片的色彩不太鮮艷,影響刊登效果,所以我就想學點圖片處理技術,讓拍攝的照片更漂亮。”王恭麗說,起初,她對這些圖片處理軟件也是一竅不通,剛學時還總記不住快捷鍵,對什么是高反差、怎樣調節(jié)照片飽和度等更是一問三不知。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肯學,一定能學會的。”王恭麗這樣告訴自己。她首先找來相關書籍,將圖片處理時用到的快捷鍵用筆抄寫下來,帶在身上,利用空閑時間背誦,等快捷鍵記熟后,再上電腦進行操作,“一遍記不住,我就從頭再操作一遍,最多的一回,我練習了近20遍。”每接觸一個新的圖片處理軟件,她都要比別人付出多倍努力。就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她學習了十多種圖片處理軟件,漸漸成了周邊居民熟知的技術達人。
“幸福照相館”里傳遞幸福笑容
“來來來,我們三個同齡的姐妹一起照個相!”“我給我的老母親預約拍個照!”“我和我老伴拍張合影!”……在東山街道外港社區(qū)“幸福照相館”里,每天前來拍照的居民絡繹不絕,而為居民提供免費拍照服務的正是王恭麗。
去年年底,外港社區(qū)組織了一場“尋找一百個微笑”的主題活動,王恭麗應邀前來拍照。在參與活動時,王恭麗產生了為社區(qū)每位百姓記錄幸福瞬間、傳遞社區(qū)居民笑容的想法,而此時外港社區(qū)也正在籌劃為社區(qū)居民拍攝集體幸福笑臉照的活動,雙方可謂不謀而和。經過前期籌劃,決定由社區(qū)提供活動地點,組織相關人員,王恭麗提供拍照服務。就這樣,為社區(qū)百姓提供全家福、金婚照(銀婚照)、個人風采照服務的“幸福照相館”于今年年初成立了,王恭麗則成了照相館的“館長”。
如今,王恭麗每天除了拍攝自己的照片,還要處理很多協(xié)會、居民傳來的照片,接待前來拍照的居民。對有些不方便出門的居民,王恭麗還自掏腰包將照片洗好送到居民家中,用自己的力量傳遞著社區(qū)里的幸福笑容。
照相館走進央視鏡頭
去年中央電視臺《走遍中國》攝制組在江寧錄制節(jié)目時,被王恭麗的事跡打動,臨時追加了內容,因此王恭麗和“幸福照相館”也走上了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
據(jù)介紹,去年清明節(jié)小長假期間,中央電視臺《走遍中國》攝制組來到江寧,圍繞江寧美麗鄉(xiāng)村、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城市管理等特色主題進行專題拍攝,用鏡頭聚焦美麗江寧建設中的精彩故事。聽說王恭麗和“幸福照相館”用鏡頭傳遞和諧鄰里情的故事后,央視攝制組非常感動,于是在原有拍攝計劃的基礎上,又追加了一期拍攝內容。從此,王恭麗和“幸福照相館”名揚大江南北。
“我是社區(qū)的一員,能為社區(qū)做貢獻,是我這個80歲老人應盡的義務。”作為拍攝主人公之一,幸福照相館“館長”王恭麗與5位志同道合的攝影志愿者一起,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社區(qū)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央視攝制組一名負責人說:“一張張照片映射出時代的變遷,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普通百姓的真實故事,反映城市面貌的更新,管理制度的變革,以及老百姓平凡生活中的點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