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光網 首頁 > 影樓資訊 > 熱點資訊 > 55歲攝影師天安門拍照38年 為千張未取照片尋主人

55歲攝影師天安門拍照38年 為千張未取照片尋主人

2017-05-23發(fā)布     轉載自:澎湃新聞網(上海)     上傳用戶:龍喲喲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有些人可能一輩子只來北京天安門拍過一次照片,而我就是給他們拍照的攝影師傅之一,目前為止老師傅就剩下我一個了。”高源是北京天安門前拍照服務點的一位攝影師,從1979年開始,他就在天安門廣場**桿西側的一個攤位上,給來往的游客和天安門拍照留念。

  38年來,高源在天安門廣場拍了幾十萬張照片,對于他來說,每張照片對游客顯得很重要。因為游客地址寫錯,或游客沒等照片洗出來就離開等原因,有一千多張舊照片一直在他手里,沒能送至游客手中,這成了他退休前的一塊心病。

  5月22日,高源告訴澎湃新聞,近兩年,他發(fā)現手上還有很多游客沒有取走的照片,有些照片可能意義很大,如果丟了很可惜,他希望能找到這些老游客,把照片歸還,如果游客還想來北京,他免費再給他們拍一張留念。


55歲攝影師天安門拍照38年 為千張未取照片尋主人

  自南方農村的男人,來北京時,為了在天安門前合照,專程從老家?guī)Я艘惶姿蛞麓┲障?。本文圖片均來自 澎湃新聞記者 李延兵 翻拍

  與天安門照相結緣
 

  1979年10月,17歲的高源高中畢業(yè)后,被分配到由北京西城區(qū)服務公司成立的“南長街天安門照相服務部”,高源順其自然地成為了照相服務部首批成員之一。

  “當時相機是特別稀罕的,由于母親在西城區(qū)服務公司照相館工作,我就有更多機會接觸到相機,沒上班之前就知道怎么拍照了,因為心里喜歡照相,所以現在一直堅持在天安門拍照。”高源告訴澎湃新聞。

  高源說,80年代初,在天安門前拍照被視為“鐵飯碗”,照相館屬于國營,又由于長期在室外工作,工作人員有室外補助和交通費補貼。上班時間較靈活,干兩天歇一天。拍照的人流量十分大,所以收益也很好。

  “那個時候,工做特別忙,每天到天安門拍照的人很多,有時候下班騎自行車我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騎著騎著才感覺不對勁,已經下班了。”高源笑著說。

  為了展示那個時候人們在天安門前拍照的情形,高源拿出一張拍攝于1985年冬季的照片。從照片中可以看到,天安門廣場正下大雪,但不妨礙人們排隊照片,人們裹著棉衣和帽子,排成了一列列長隊在大雪中排隊等候。高源說,那時候即使是天寒地凍,也擋不住人們排隊等候三十多分鐘的熱情。

  高原告訴澎湃新聞,那個年代,人們只拍一張照片,可能一輩子只來過天安門一次,如果這些照片沒有送到游客手上,他感到很可惜。
 

55歲攝影師天安門拍照38年 為千張未取照片尋主人

  照片里的男子抱著父親的遺像來到了天安門,完成父親在天安門前留念的愿望。

  照片里的故事

  走進高源家里可以看到,他珍藏了一千余張老照片,時間可追溯到1980年代初。

  高源回憶,剛開始拍照都是由返聘的老師傅手把手地教導,拍照時,在地上畫一個腳印,游客排好隊挨個站在腳印上,固定視角后進行拍照。

  高源說:“在天安門前拍照,對天安門向往的那顆心,每個人都有,不同年代不同的人都不一樣。”

  高原告訴澎湃新聞,很多人參加升**儀式,天沒亮就早早排隊,光線很差,有時遇上霧霾天和雨雪天,拍照效果不好,但很多人依然堅持在天安門前留念。

  高源出示了一張照片,照片里一個穿著蓑衣的男人站在天安門前,對著鏡頭拘謹地笑。高源說,照片里的人來自南方農村,來北京時,為了在天安門前合照,專程從老家?guī)Я艘惶姿蛞麓┲障唷?br />
  高源說,像這位農民一樣,千里迢迢帶著紀念物,在天安門前“圓夢”的人不在少數。


55歲攝影師天安門拍照38年 為千張未取照片尋主人
為紀念結婚50年,來自云南的老夫妻手捧老式結婚證在天安門前照相。

  看著一張老夫妻在天安門前照相的相片,高源說,為紀念結婚50年,來自云南的老夫妻手捧老式結婚證在天安門前照片,高源為他們記錄下了這一刻。

  還有一張手捧人物照片在天安門前合影的照片。高源說,照片里的男子抱著父親的遺像來到了天安門,請高源為他拍一張照片,目的是滿足父親生前來天安門前轉一轉的遺愿。

  高源說,類似的事情很多,38年間,他每年都會遇到,有些人甚至直接抱著家人的骨灰盒來天安門合照。

  給他印象*深的,是一個流浪漢。一流浪漢穿著破破爛爛,頭發(fā)凌亂,經常騎自行車,手拿一沓零錢,走到高源跟前叫他拍照。拍照時,還會遞給高源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某年某月某日”,拿到照片后,就用膠布把日期貼在照片后面。

  在高源收藏的一千余張照片中,也有一些高源和攝影工作人員在天安門前的合影,他們自己隔一段時間就拍一次留作紀念。高源說,自己在天安門待了38年,年紀大了,拍照越來越有紀念意義。
對于高源來說,在天安門前留影的每張照片,對游客都是意義深遠的,他覺得很有必要把這些照片還給游客。


55歲攝影師天安門拍照38年 為千張未取照片尋主人
一個在北京剛獲得榮譽的老人,拿著獎牌合影。

  一直堅守的拍照師傅

  談起在天安門工作,高源很自豪。他說:“30多年在天安門照相攤位拍照,不光是為顧客照相,在國人面前,我們工作人員代表了首都,在外國游客面前,我們代表了中國。”

  高源回憶,1979年,十幾個來自各行各業(yè)的年輕人聚在“南長街天安門照相服務”,當時共設有4個拍照的攤位。如今,其他人不是去照相館,就是調去其他單位了,在天安門廣場待到現在的,只有他自己一人。

  “也有好幾個單位找過我,我當時覺得這份工作很正規(guī),待遇也挺好,待久了不想重新適應其他的工作環(huán)境,就拒絕了。我們長期在戶外工作,改制后其他公司單位待遇變好了,說實話心里有點后悔,但說到底還是熱愛照相這個本行。”高源說。

  從*早的一次性成像相機,到變焦相機和仿制蘇聯制造的國產相機,三十余年間,高源見證了中國使用相機型號的升級換代。

  高源說,由于天安門游客流量大,照相接單多,平均每3個月就能用壞一部相機,*快的時候一個禮拜相機就不行了。“用的太狠、拍太多了,而且那時候國產相機說實話質量不好,容易壞。”高源說。

  高源說,1983年以前,照相攤點分工精細,有專門的業(yè)務員負責開票,并遞給顧客一個信封,要求顧客寫上自己的地址,然后拿著信封找?guī)煾蹬恼?,有專門的師傅管膠卷,有專門的師傅負責沖洗處理,裝照片的師傅把照片按照登記信息非常認真地將照片裝回袋子,***再由專人送往郵局寄出去。

  高源感慨,在天安門廣場拍照30多年,親眼看見的變化很多。七八十年代,人們衣服的顏色只有藍、灰藍、綠色三種,現在老太太都穿得花花綠綠。過去,三十多歲的人成熟穩(wěn)重跟老頭似的,現在老頭兒天天鍛煉跟年輕人似的。從照片里看,過去人們合影很嚴肅,現在游客表情都很活潑幸福。


55歲攝影師天安門拍照38年 為千張未取照片尋主人
1985年,河南老人陪父親看病時專程來北京照相,現在這張照片已經歸還給老人。高源供圖

  想把千余張照片還給游客

  高源告訴澎湃新聞,七十年代時,人來一趟北京需要開介紹信,照一張照片很難,相片很多都是郵寄給顧客。直到1983年,天安門照相服務點基本取消郵寄,承諾顧客兩三小時就可沖洗,由顧客親自取回。再后來服務點一分鐘就可沖洗照片,還承諾為顧客保留照片一年。

  由于種種原因,郵寄地址寫錯或者很多顧客沒如約回來取照片,幾千張照片留在了拍照點無人認領。按照規(guī)定,照片保存一年以上的要銷毀,*近兩年,臨近退休的高源覺得,那些還保存下來的老照片很有意義,也許游客一輩子只來過天安門一次,于是產生了歸還游客照片的想法。


55歲攝影師天安門拍照38年 為千張未取照片尋主人
郵寄照片時代照相用過的信封。高源供圖

  高源收藏了大約一千余張照片。他說:“原來在單位銷毀的照片以及單位搬遷后丟失的照片,想想就后悔。現在快退休了,覺得沒領照片的人有點著急,放在心里一直是個事,就發(fā)到網上,有人可以來問我認領照片,還給照片的主人。”

  高源說,現在通過微博和電話聯系上自己的人大約有一百多人,成功取回的就更少了。目前,只有一個河南的姓李的中年農民帶著母親找到高源,取回三十多年前的照片。

  高源回憶,1985年,李先生還是七八歲的小孩,父親陪同爺爺來北京看病,并在天安門前合影,如今李先生的父親已經70歲,生病住院。李先生回來取照片時,高源又免費給李先生和他的母親照了一張相片留念。

  在天安門待久了,高源說自己對天安門有了感情,退休之后這個攤子就讓年輕職工接手,希望有更多的人找到自己,認領回當年家人或是自己的照片。“過去七八十年代來一趟北京要拿著介紹信來,相當不容易,太多人一輩子就照這么一張,是一個很重要的紀念。”

  高源說,38年,他拍照的位置從未變過,1983年以前叫“國營西城照相”,在**桿西側,現在叫6號攤位。他說,如果以前在這個攤位上照過相***沒收到照片的,或者有印象是在“國營西城照相”拍照留念的,仍然可以回來找他免費照相。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觀點、圖片、文字、視頻來自本站用戶上傳發(fā)布,如有侵犯到您的相關權益,請點擊《權利通知指引》,您可根據該指引發(fā)出權利通知書,我們將根據中國法律法規(guī)和政府規(guī)范性文件立即審核并處理。
網友評論
發(fā)表
查看更多評論
  • 銘先生
    31歲
    寫真攝影師/攝影師/古裝攝影師
    8千-1萬
    田先生
    29歲
    攝影師
    1萬-1.8萬
    清先生
    38歲
    選片師
    2萬-3萬
    羅先生
    30歲
    修圖師/調色師
    4千-8千
    袁女士
    26歲
    化妝師
    面議+提
    月女士
    18歲
    化妝師
    3.5萬-4萬
    北先生
    34歲
    攝影總監(jiān)/主管/攝影師/寫真攝影師
    面議
    龍先生
    22歲
    修圖師
    4千-5千+提
專訪棲家兒童攝影創(chuàng)始人
專訪棲家兒童攝影創(chuàng)始人
攝影的魅力,在于瞬間,在于真實,更重要的則是在于感悟…
專訪修圖師阿星
專訪修圖師阿星
你看到美輪美奐的雜志封面,但你能想象它和原圖相差多遠么…
專訪兒童攝影師友十六
專訪兒童攝影師友十六
跟小孩子相處的時光總是過得飛快,在多年的拍攝過程中,友十六遇到過…
專訪修圖師蕭嵐
專訪修圖師蕭嵐
一個人對于自己的事業(yè)究竟可以熱愛到何種地步?修圖師蕭嵐用一句話便能完整詮釋…
專訪人像攝影修圖師杰子
專訪人像攝影修圖師杰子
做修圖能堅持下去是最難的,有多少人已經下定決心,最終還是半途而廢了…
專訪攝影師王磊
專訪攝影師王磊
你有想過夢想有多遠嗎?對于未來,我們有著各種各樣的構想,也有著各式各樣…
專訪情訂奇緣團隊
專訪情訂奇緣團隊
情訂奇緣攝影團隊,成立于97年,到現在已經20多年的一個綜合型、大型影樓…
專訪品尚修圖工作室創(chuàng)始人
專訪品尚修圖工作室創(chuàng)始人
田興國老師一直說他是一名草根修圖師,沒有閃亮的頭銜,沒有深厚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