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去年 Yashica 高調宣布回歸,在宣布推出新產品之前還神神秘秘的拍了個看起來還挺好看的勾引視頻。雖然等到產品發(fā)布的時候憑借著一波情懷以及看起來還比較“復古”的外觀還有新穎?的玩法也斬獲了一些還不錯的評價,但是看著糟糕的配置我就知道是騙錢的玩意兒。
這臺被 Yashica 宣稱為「在大家意料之外」的產品,由外置的「膠片」來決定拍照的效果,是黑白還是彩色?是低感還是高感?同時機身不設置 LED 屏,看起來挺有膠片相機的復古范兒。
我在去年寫的關于 Yashica 的新產品的文章里就說過,小眾商業(yè)廠商是不會跟你講情懷的,他們背后沒有強大的資金資源支撐他們來玩,他們玩不起信仰更玩不起情懷,在他們眼里,所謂的情懷不過就是用來圈錢的工具,而早就賣給香港公司的 Yashica 品牌就更別提什么品牌復活了,根本不過就是借著老品牌在過去幾十年積攢的人氣的借尸還魂罷了。
苦等了一年,Yashica 的玩具相機終于在眾籌網站上發(fā)貨了,不得不說,借著這次營銷這臺相機真的是大火了一把,在眾籌網站 Kickstarter 上一共籌集了超過一千萬港幣。
由于現(xiàn)在 Yashica 是香港品牌,雖然產品是在深圳代工的,但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在產品還沒有正式發(fā)貨就已經有人在香港的二手網上交易商店要賣這臺相機了。
下面的評價也是一致:
隨著產品的正式發(fā)貨,也就正式收到了一波又一波的惡評。
翻了好幾頁評論,居然沒有找到幾個說這臺相機好的,賺了這么多錢也不舍得買幾個水軍。
總結下來,評論的重點無非也就是幾點:
發(fā)貨推遲了很久,現(xiàn)在仍然還有人沒有收到相機;
快門很容易壞,并且相機經常不能夠啟動;
機身的塑料感太重,看起來就很廉價,毫無宣傳照上的質感;
機身部件很容易脫落;
相機上關于膠片相機的配置,如撥片桿,快門線孔僅僅只是裝飾,毫無用處;
外置的「膠片」和實際效果不符,用的是黑白「膠片」結果拍出了藍色;
拍完照片甚至在 SD 卡里都找不到;
整個鏡頭都很容易松掉;
等等等等。
這一個又一個的質量問題,讓這個玩具相機看起來連一個玩具都不如。
其實早在去年宣布產品的時候,twitter 上的各路攝影大牛們就已經開始看衰這款產品了。
但是不得不說,他們這一次的商業(yè)套路玩的實在是高,就是完全忽略專業(yè)訴求,用精致的預告片(借用一句話:預告片是電影嗎?)和看起來相對復古的外觀和并不那么高昂的價格來斬獲邊緣用戶——反正看起來挺好看,也不貴,就當玩具買來玩玩吧。如果制造工藝上用點心做的精致一點也能當玩具,可是從上面的照片上來看,這臺相機的模具水平就是學校門口路邊攤的玩具水平,甚至可以說毫無收藏價值。
暫且不說成像這些專業(yè)的問題,哪怕就算是把產品的外形,產品的材質做好一點也不至于讓使用者這么糟心,雖然可能在產品質量上下一點功夫并不會增加多少成本,畢竟他們眾籌賺了這么多錢。
可是他們卻不愿意這么做,因為這個 Yashica 早已經不再是當年的那個 Yashica,那個曾經傳奇的相機品牌 Yashica 下半生屬于京瓷公司,而在京瓷公司宣布放棄相機業(yè)務之后,就把 Yashica 品牌賣給了一家香港公司,之后的很多年這家香港公司就一直以這個品牌為名成產銷售一些和相機毫無關系不疼不癢的快消產品。
而這一次的所謂回歸,充其量不過是一次徹頭徹尾的商業(yè)行為,只是想要再一次榨干一下這個品牌的剩余價值,至于是不是*后一次,無所謂,反正能榨一次是一次,榨干了還能再攆成末末用一下呢。攢機也好,質量差也罷,這些都沒什么,能賺到錢就行了。反正產品不會再生產第二次,用戶的評價?who cares?
網站 thephoblographer 評價說:那些懷疑論者可能松了一口氣,因為他們沒有參與這一場慘敗。
而網站 diyphotography 則評價說:這將會成為人們對 kickstarter 失去信任的一次經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