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下午,離“2019首屆楊麗萍·云南印象國際攝影大賽”啟動儀式開始還有2個小時,一位年輕的攝影師正安靜地坐在云南藝術(shù)劇院的一角,手中敲打著鍵盤,全神貫注地準備著她即將要上臺分享的故事。
這位獨立攝影師叫夢無子,從小在國外長大,迄今已去過50多個國家。她精練攝影技術(shù),是通過走更多的國家了解更多的人文,接觸不同的故事,增加自己對攝影的理解深度。29日早上,夢無子剛從緬甸飛到昆明,飛機一落地,她就趕來參加攝影大賽的啟動儀式。
獨立攝影師夢無子
夢無子與楊麗萍的相識,要從一組被國家民族博物館***收藏的照片說起。
在2015年,夢無子認識了楊麗萍并來到麗江,見證了衍生態(tài)歌舞集《云南的響聲》背后的故事,用鏡頭記錄下演員們*為真實的狀態(tài)。當時,夢無子在麗江呆了1個月,她每天和演員們在一起同吃同住。
夢無子介紹,當時劇團的所有演員都是從云南大山里淘出來的姑娘小伙兒,純粹又帶著幾分野性。“演員們每天的生活都極其規(guī)律,每天下午兩點開始集中排練,一直要拍到晚上的兩三點才結(jié)束。”夢無子說,這是她第一次正式拍攝關(guān)于中國的故事。”
夢無子拍攝的楊麗萍
在這1個月里,夢無子與演員們從*開始彼此一無所知,她從舞臺深處用長焦鏡頭偷偷抓拍,到后來磨合到她清楚掌握了他們每個人的相貌、性格、行為習慣,她改用廣角鏡頭站在演員面前肆無忌憚按下快門,好的照片就在這樣一點點慢慢磨出來。
拍攝完成后,夢無子給這組照片取名叫《三分醉,七分醒》,這組照片被國家民族博物館***收藏。對于這個主題,夢無子有著一番自己的見解,她說,沒有所謂完全的表演或是純粹的自我, 大家都在或多或少的演繹著與自己有幾分相似,又有幾分陌生的形象。“這個瞬間你是舞臺上七分醉的納西姑娘, 留三分給清醒的自己; 但下一個瞬間你卸掉妝,也只是九分清醒, 留一分在醉里。”
在這次拍攝中,劇場里的鼓給夢無子留下了深刻印象。據(jù)說,這些鼓是楊麗萍從中緬邊境的自然村落里找到的,全部由手工制作,***的鼓有3米之高,需要4、5個演員才能推著走。
在夢無子看來,演出時,鼓是演出的道具,是演出的一部分。而在演出以外的時間,這些鼓變成了演員的“棲息地”。“排練間隙,演員們會趴在鼓上打盹,或是靠在鼓邊休息。”她說,在那樣的場景下,鼓與演員之間形成了一種相輔相成的關(guān)系,鼓就成了一個很重要的符號。
在拍完《云南的響聲》后,夢無子又給楊麗萍的實驗性舞臺作品《十面埋伏》拍了花絮。與上一次拍攝不用的是,《十面埋伏》由一群年輕的演員組成,夢無子這次的關(guān)注點更多地放在了演員身上,她用鏡頭記錄下了演員的成長軌跡,從中感受每一個個體的生命重量。
夢無子認為,這次拍攝讓她感覺人生就像舞臺劇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劇本。“當我*開始接觸他們的時候,他們都是《十面埋伏》的演員。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人生開始變得不同,有人做了瑜伽老師,有人還在跳舞……”夢無子說,她想通過這個項目關(guān)注中國年輕人的成長軌跡。
“到目前為止,關(guān)于《十面埋伏》的拍攝我已經(jīng)拍了3年,去過國內(nèi)很多城市,也在倫敦遇見過。”夢無子計劃,這個系列她要拍10年,甚至是更長時間,等項目成熟之后,她會考慮做個攝影展。夢無子說,楊麗萍為她提供了一個高度藝術(shù)化的平臺,讓她有機會去挖掘背后許多的故事。夢無子想借此成為她看中國的一個窗口,記錄這個時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