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術誕生至今已經快兩百年了,雖然從本質上來說,攝影的本質并沒有發(fā)生改變,依然還是光線在單位時間透過單位大小的孔徑作用在單位感光強度的感光元件上的過程,但是人們對于攝影的態(tài)度卻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而這一切都要得益于科技的進步。
六十年前,攝影還依然是專業(yè)的象征,從事攝影的人必須要有一定的技術能力。三十年前,電子技術的發(fā)展讓傻瓜相機進入到千家萬戶,人們可以不需要掌握任何攝影知識只需要對準畫面按快門就能夠拍出一張曝光得當的照片。而在今天,攝影則完完全全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幾乎每個人都能夠擁有一臺可以拍照的手機,拍照這件事也就成了日常,也就是說,對于現代社會來說,才是真正的人人都是攝影師。
人人都是攝影師容易,但是要拍出真正的好照片可能卻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兒,而什么樣的照片才是好照片本身又是一個非常主觀的問題,每個人的理解都會不同。
對于一些人來說,自我滿足就已經足夠,而對另一些人來說,他們希望自己能夠有所突破。突破自己還是突破前人?前人為我們鋪墊了一張張藝術上的經典,不過第一個拍出來的人是偉大的,而后仿照這樣的手法拍出來的內容只能算是模仿,所以想要有突破則必須要拍攝那些不容易被看到的畫面。
可是由于攝影器材廉價化導致的影像泛濫,幾乎很難再找到一個主題還沒有被人拍攝過,那么如何在不重復別人的基礎上發(fā)展出自己的風格,取得自我意義的攝影上的成功呢?
首先當然是要相信自己,沒有人比你自己更應該值得信任,雖然尊重別人并且從他人那里尋求建議不失為獲得啟發(fā)的途徑,但是要知道,主觀性并不一定適用于每一個人。就好像一個人是某品牌相機的忠實擁護者,他向你極力推薦這個品牌的相機,是否別的品牌的相機就一定不適合你了?并不一定,我們還是應該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然后努力朝這個方向前進。
社交網絡的發(fā)展為我們提供了趨勢,我們可以很方便的知道現在什么樣的照片*紅,什么樣的照片*容易吸引別人的觀看和點贊,但是這些照片真的是你想要去拍的嗎?為了取悅別人去拍照可能會讓你在社交網絡里獲得成就感,如果你真的喜歡這種類型的照片也就罷了,如果不喜歡呢?而且,趨勢是隨著時代改變的,現在的網紅照可能過不了多久就會造成大眾的審美疲勞。不停的隨著趨勢轉型是需要強大的能力來支持的,不然可能做什么都只是半吊子。
器材很重要,但一定不是*重要的,每一名拍攝者幾乎都是不同程度的器材黨,沒有人熱愛攝影卻對用什么相機無所謂的。但是對于器材的追求應該有一個限度,不能一味的追求***,而是應該追求*適合,***的相機未必適合你,只有能讓你有動力每天拿出去拍照的相機才是對你來說***的相機。即使是現在***的相機,過不了幾年也會被淘汰,但是畫面內容不會被淘汰,能夠捕捉到滿意的畫面的相機就是好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