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于生活的情節(jié)才是*真實的。本著這樣的信條,我們在場景設計中盡量融入生活的細節(jié),以求孩子們在這樣的場景中,煥發(fā)出內(nèi)心的童趣。
還攝影師自由:
有別于一般意義的“樣片標準化”
傳統(tǒng)影樓對于樣片標準化有著嚴苛的要求,除了場景、造型的完全復制之外,布光、人物站位、擺姿,取景與構圖,等等,都有嚴格執(zhí)行的標準。事實上,這種高度統(tǒng)一的操作無論是對于被攝者,還是對于攝影師,都無異于一種桎梏。這種表面上簡單易行的操作正在磨滅掉一個攝影師的靈性。攝影的本質(zhì)是感受和記錄,而人與人***的不同就是感知,所以我們在推行標準化的過程中,把審美作為重要的一環(huán),力求攝影師對“美”有更為深刻的理解。所謂理解,就會因人而異,我們更希望看到“標準化”之外的不同,這事實上是對攝影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無疑也調(diào)動了攝影師的主觀能動性,為影樓標準化拍攝注入了活力。另外,要加強攝影師對于“主題”的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之上,才能***限度地發(fā)揮優(yōu)勢,拍出“不一樣”的片子。
風格只屬于現(xiàn)在,
“童真”卻越來越難能可貴
所有的家長對于孩子的記錄,*原始的想法都是記錄孩子稚嫩的模樣和當下的成長。對于他們來說,孩子那段成長的經(jīng)歷是無法復制的,而偏偏又那么珍貴和稍縱即逝,所以他們想要記錄下來,這是為孩子攝影的初衷。所以,我的攝影理念就是展現(xiàn)“童真”,如何把孩子*本真的一面表現(xiàn)出來,是我考慮*多的。當然,“童真”是內(nèi)核,我們可以結合各種各樣的形式來表現(xiàn)。這里的“形式”就涉及到所謂風格,也即用什么樣的形式去表現(xiàn)。與“童真”的內(nèi)涵相比,風格是外在的,是流動的。風格應當是一種適度美化和提升,是一種文化的凝練和提純,是照片表現(xiàn)藝術性的手段。但是從長遠來看,風格遠沒有孩子的“童真”更能經(jīng)受時間的考驗,也不可能比孩子的“童真”更為打動人。
場景設計的出發(fā)點:
讓孩子有參與感
場景中創(chuàng)建多個興趣點,吸引孩子參與其中,是獲得真實感的有效手段。小朋友都比較喜歡新鮮事物,并且愛玩愛鬧騰,所以如果想要拍攝到真實、有趣的畫面,同時能夠簡化溝通和配合度的問題,那么場景設計的參與感就是比較有效的解決辦法。
首先,當我們在做主題研發(fā)的時候,場景的搭建盡量做到真實,真實的東西才能給人真實的感受,小朋友來到這樣的場景下比較容易投入其中,進入玩耍的狀態(tài),這是一種參與感。
其次,設計場景的時候,要注意景別的劃分,***每個主題能設計3-4個景別,小朋友輪番在各個景別里玩耍的時候,就可以完成拍攝了。小朋友的新鮮度很容易過去,對于同一個事物的耐心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景別設計要考慮孩子的興趣周期,保證其玩耍的時間足夠拍攝。
孩子越“入戲”,照片越有趣
孩子對于新鮮事物的關注點并不一樣,并且根據(jù)年齡大小也會有不一樣的表現(xiàn)。比如1-2歲幼兒期是語言發(fā)展的***年齡,2-3歲開始對顏色和形狀產(chǎn)生興趣,3-5歲運動性和參與性加強,隨著慢慢成長,對于未知領域的好奇和探索也會逐漸增加。所以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我們在設計拍攝主題的時候,不光要考慮到美感,更多的是要考慮如何把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興趣點植入主題設計當中。孩子能有多“入戲”,照片就多有趣。
一切從孩子的狀態(tài)出發(fā)
兒童攝影的研發(fā)如果以風格做定向,很容易陷入生搬硬套,所以研發(fā)從狀態(tài)著手會比較容易找到切入點。比如說,根據(jù)小朋友的不同狀態(tài)去思考主題研發(fā),他們在居家的客廳會如何玩耍?他們在臥室兒童床上會有一些什么樣的狀態(tài)?他們拿著不同玩具、道具的時候會有什么反應?在設計好的場景當中他們開心是什么樣子?不開心又會是什么樣?等等。并且男孩和女孩在同樣的場景下,反應又是完全不一樣的,這些都是不同的狀態(tài)。如果你足夠了解小朋友,就可以預判他們的行為軌跡,也能夠預判他們的興趣和情緒,就會比較容易拍到精彩的照片。而這也是我說的廣義的標準化的一種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