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1億像素”這個關(guān)鍵字高頻出現(xiàn),一不小心上了熱搜榜。
原來,1億像素的小米CC9 Pro今天正式露臉,而且還有樣片。先看看樣片吧!小米非常聰明的選擇自帶頂級流量的王源作為模特,轟動效應(yīng)肯定是有的。
就問你們,1億像素香不香?回望過去,智能手機的相機功能從過去的30萬像素到今天的1億,在不算長也不算短的15年里,已經(jīng)悄悄翻了330倍。
必須承認一點,在5G之前,手機最大的看點已經(jīng)就是拍照。我在2013年,曾經(jīng)寫過一篇文章,預(yù)測手機拍照未來發(fā)展的趨勢,回頭來看,還是保守了一點,沒有料到傳感器的發(fā)展如此之快,沒有料到AI化的浪潮席卷攝影。整個市場熱點炒了一圈之后,最后還是回到了像素。
1億像素,好吧,懂的人都知道要犧牲什么。在手機這種小身材的設(shè)備內(nèi),是不可能塞進單反或微單級別的傳感器的,怎么解決?革技術(shù)的命,比如像素阱加深,在像素之間增加DTI結(jié)構(gòu)。
基于0.8μm尺寸的1億像素CIS,實際是這一代技術(shù)的擴張。為了容納這么多的像素,傳感器的總尺寸是在逐漸變大的。索尼IMX586 4800萬像素傳感器尺寸為1/2英寸,小米用的那塊1億像素傳感器尺寸是1/1.33英寸。要知道,5年前的家用旗艦數(shù)碼相機還在普遍使用1/1.7英寸的傳感器。不少廠商后來還玩起了堆棧。
凡事一定要從兩面去看。1億像素究竟有多清晰?有對比才有傷害。
這是用飛思XF-100MF拍攝的,全球首款1億像素的中畫幅相機,充分說明了大底的意義,當然,也告訴大家,什么叫真正的清晰。
傳感器搞大點沒問題,成本控制呢?怎么塞進手機里面呢?
有業(yè)內(nèi)人士直言不諱地表示,“高像素對光學鏡頭制造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感器本身的增大當然也會讓光圈孔徑變得更大,如此一來攝像頭的體積恐怕也會隨之增大,或者說在光學系統(tǒng)不做出優(yōu)化的情況下,畫質(zhì)可能因為光學系統(tǒng)的缺陷而產(chǎn)生劣化,比如畫面邊角失色、解析力明顯下降等”。這些就有待真機測試了。
1億像素手機照片有什么意義?
對于手機出現(xiàn)1億像素照片輸出,現(xiàn)階段有什么意義?暫時還沒看到。
反正存儲空間嚴重不夠用了。128GB不能買,256GB剛夠用,512GB不算大,因為單張照片文件超過40MB。眼下,手機拍照最大的用途就是發(fā)朋友圈、微博等等社交傳播。當然,你也可以說,會偶爾打印6寸的照片掛在家里。問題是,上傳到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照片一定會被狠狠的壓縮,為了用戶打開的流暢度,那么1億像素的意義呢?難道就是放在手機里占用大量的存儲空間嗎?
1億像素也好,2億像素也罷,技術(shù)推進需要良性,需要在設(shè)計和制造中投入大量成本,而非市場營銷噱頭。對于高像素的追逐,手機和相機是完全不一樣的目的。真的沒有攝影師,會用手機去給客戶拍寫真。
手機用戶其實并不期待每張40MB的照片輸出,處理器速度跟得上嗎?耗電量吃得消嗎?存儲空間夠大嗎?其實截取照片其中一部分,畫面仍然具有很高的可用性,配合光學變焦,實現(xiàn)可用的混合變焦,這才是,高像素在手機中真正的應(yīng)用性。
希望手機廠商能明白這一點,相信未來一年,手機攝像頭市場一定會上演更白熱化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