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廣角鏡頭拍攝的負片的一部分,放大到同標準鏡頭拍攝的負片放大的照片尺寸相同,兩者透視的一致性就一目了然了(如圖6—1所示)。知道了這一點,在以后的實踐中,我們便可以放心地使用廣角鏡頭而不必擔心會出現(xiàn)透視的改變。·
關于近距離攝影的問題,韋克菲爾德指出:“廣角鏡頭往往可以在很近的距離上調焦。例如,24mm平面算起的,實際上如的最近調焦點可近至250mm。由于這一距離是由膠片頭前表面算起,遠不足200mm。在這一距離內物距與像距之比約為8:1,這與55mm鏡頭在最近調焦距離上 獲得的物距與像距之比大致相同?!币虼?,韋克菲爾德認為,“如果不用接圈或皮腔,要把物體的影像拍得大一些,使用廣角鏡頭并沒有什么優(yōu)越性。此外,由于使用廣角鏡頭,鏡頭與被攝體的距離太近而很有可能使攝影師或相機的影子落在被攝體上面?!边@是必須引起注意的。
斯皮爾曼認為,使用廣角鏡頭時,靠近被攝體 時用聚焦屏對焦非常容易,在遠距離拍攝時就比較困難。但如果我們把廣角鏡頭當標準鏡頭用,就不會遇到問題。對于近攝,靠聚焦屏對焦就像使用普通標準鏡頭在較遠的距離拍攝一樣方便。在較遠的距離拍攝,景深往往是很大的,因此,只要靠調整距離標尺就能很容易地取得清晰影像——判斷上的錯誤可能要比一面觀看聚焦屏一面調焦小得多。使用廣角鏡頭拍攝建筑物等,必須使相機保持縱向的絕對水平,否則近視點會造成劇烈的透視變化,在照片上使垂直線產生嚴重的會聚現(xiàn)象。在取景器上這種情況往往并不一定看得出來,只有當負片放大后或幻燈片投影出來時,這個缺點才較為明顯。
實際上,照片上出現(xiàn)線條會聚現(xiàn)象并不是歪曲原景物,而是一種自然的透視效果。它之所以被看成歪曲,是因為人們知道一個樓房的垂直線不會會聚,并希望在不合適的視點拍的照片上看到垂直線都是平行的。然而,適當?shù)臅郜F(xiàn)象反而使照片顯得真實。這里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在柯達陳列室中懸掛著一幅赫梅爾的柯達大樓的片,看起來好像頂部比底部還寬一些,用尺子量一量照片,結果證明頂部和底部的寬度正好相同,這就說明稍微有點會聚比完全沒有會聚看起來反而更真實。
用廣角鏡頭拍攝垂直物體,如出現(xiàn)嚴重的會聚現(xiàn)象,則會破壞畫面。一組全都指向同一點的樹(為了把樹頂攝入畫面,不得己把相機高仰,就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看上去很不自然。L·布朗斯坦提出的解決辦法是:找一個較高的地方,使拍攝者能在接近被攝體中部的高度上拍攝。另一種辦法是向后退,使拍攝者能在不用抬高相機視角的情況下把整個景物收入畫面。為了避免水平線條的會聚,就得使相機的背部,也就是底片的平面與被攝體各條垂線構成的平面平行。
此外,還可以使用一種能控制透視’的廣角鏡頭,它能配合帶皮腔的專業(yè)相機起到提升和橫向移動鏡頭板的作用。用這種鏡頭拍攝,你可把照相機置于同建筑物平行的位置上,而且提升了的鏡頭能把大樓或樹木的頂部更多地攝入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