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拍攝這類照片:
對于一定年齡段的女性,特別是像Sophia Loren(索非亞·羅蘭)這樣標志又經(jīng)典的美女,布光時一定要力求柔和。把光線想像成一條柔軟的毯子,輕輕地包裹她的面頰,點亮她的雙眸,消除陰影和線條。因為屋頂比較低(我們在一座酒店的會議室里拍攝)反復調(diào)整布光的結果是光源幾乎連成了一體。
相機左邊有一個柔光箱在她面部以上,另一個稍小號的在面部以下,但這兩盞燈擠得如此之近,效果其實等同于一個超大號的柔光傘包圍她的面部,讓她在這種光線中得以光鮮靚麗,并讓她的秀發(fā)更富于層次和深度。有時,我還會帶上一塊12英尺的絲布(或者床單)來罩住整個燈架。這樣燈光就好像穿上了一件大號白罩衫,散發(fā)出無比柔軟的光線。因為是兩個不同的光源,我仍然可以對它們的方向和亮度進行微調(diào)。
這里我就要談到一個重點。要充分滿足外拍的需要,最理想的配置是為每一盞閃燈配備獨立的電源箱,盡管價格高昂,且攜帶不便,但肯定物有所值。獨立電箱供電不僅為閃燈分別調(diào)節(jié)閃光輸出量帶來便利,也避免了單一電箱帶多燈頭閃光瞬間電壓過大容易造成斷電的尷尬,同時多個電箱還為整個閃光系統(tǒng)出現(xiàn)壞件提供必要備份。我現(xiàn)在有14個電源箱和17盞燈。
2、尋找與眾不同的機位
有一個大家不得不面對的事實,一切已經(jīng)司空見慣,一切都已經(jīng)拍過。那怎樣才能得到一張與眾不同的照片——特別是想要拍攝一個換燈泡的主題時?不妨試著爬上帝國大廈拍。就像拿破侖當年入侵俄國的時候想的一樣,您肯定會覺得這能有什么難呢?其實困難很多。雨、雪、冰都是敵人。那座高樓我爬了四次。最后一次,最后一天里,我才拍到這張照片。
當時我拍了不止一張,在燈泡亮度和天空配合得恰到好處時,我拼命的謀殺膠片,10分鐘之內(nèi)我單手持機移步換景拍完了14卷,并且一切只托付給一根保險繩?;叵肫饋?,我真希望當時我有臺數(shù)碼相機和8GB的存儲卡,在那么高的地方我換了 14個膠卷,倘若失手掉下去砸到人,恐怕我現(xiàn)在就要坐監(jiān)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