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色溫低,畫面偏黃
白熾燈,色溫更低,畫面更黃
從圖中可以總結出:
陰天或者是晴天里的陰影中(比如高樓的陰影下),光的顏色是偏藍的。
晴天下,光的顏色是比較白的(即不偏藍也不偏黃)。
夕陽下,光的顏色是偏黃的。
落日下,光的顏色是偏黃的,并且比夕陽下要更黃一些。
室內白熾燈泡,光的顏色比落日更加黃。
我們把顏色偏藍稱為色溫偏高(或者偏冷),把顏色偏黃稱為色溫偏低(或者偏暖),而把類似太陽光這樣白色的光稱為色溫正常(或者色溫標準)。
以前在使用膠卷時,對色溫是需要非常注意的。不過現(xiàn)在因為數(shù)碼相機的普及以及強大的數(shù)碼后期,色溫的校正可以更多的依靠電子技術。相機上有關調整色溫的按鈕,我們稱之為白平衡(WB, White Balance)。我一般習慣將其設置為自動白平衡(AWB),因為大多數(shù)情況下,拍攝出環(huán)境特有的光線顏色是比較好的。比如夕陽的紅色,很難想象花了幾個小時等待美麗的日落,而只是為了得到一張白色光線(色溫正常)的照片。不過在陰天拍攝的照片,卻可以設置陰天白平衡或者后期把照片調黃一點,因為大多數(shù)時候人們不太喜歡藍色調的照片而更傾向于讓照片色調變得暖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