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服裝的選擇
前面我們說到,本場拍攝所涉及的服裝實際上很小眾,小眾到很多中國人一看見就認為是日本古老的“武士服”。而事實上,對于只要稍對漢服有點研究的同袍來說,便知道其“來頭”。它為中國“土生土長”的一類衣裳,主要為中國古人射箭時的著裝,其特點為廓形較寬大、舒適而又不失修身,穿著起來極顯英武,紅黑經(jīng)典的色彩搭配,也暗合了中國人的“水火”理念,又融匯了“和”的思想。
當(dāng)將“服裝的選擇方向”定位好之后,接下來就要開始解決服裝的“來源”問題了,正因為本次拍攝所涉及的服裝非常小眾,以至于筆者找了很多同袍、模特、攝影師和商家,都沒有找到現(xiàn)成可用的相關(guān)射箭類衣裳。于是,筆者決定發(fā)動周圍的朋友,并結(jié)合網(wǎng)上搜索,終于在一家叫做“重回漢唐”的商家處找到了所需服裝。當(dāng)筆者將本次拍攝的主題定位、需要拍攝的感覺、模特的資料以及時間要求與老板進行了細致的溝通之后,老板很爽快地答應(yīng)將這款服裝無償借用給筆者,并且商家還很熱情地根據(jù)模特的身材做了重新定制。
5、道具的選擇
“射術(shù)”作為中國傳統(tǒng)六藝之一,在古代并非武人所獨享,和“佩劍”一樣,其廣泛受到當(dāng)時文人的青睞,并且講求“一陰一陽謂之道”,同時還復(fù)合“文武雙全”和中庸之美。在這里,我們可以先試想下“君子佩劍”的感覺,也可以想象一下“文人射箭”的場景,二者的感覺大抵相同。中國傳統(tǒng)講。
模特穿著上本款服裝,模特給人的感覺是英武十足,那么為了同時體現(xiàn)出“文”和“弛”的特點,就需要“文弱”一點的道具來配合,因而在中國風(fēng)唯美人像攝影常用的武器類道具中除了“劍”以外,其他的道具都將在***時間一一被排除。“劍”非常符合“君子佩劍”的意境,但若是針對本款服裝配上劍,從模特外形整體上看也不是很搭,所以*終也被排除掉了。
隨后,筆者進而想到了“樂器類”道具,應(yīng)該也比較符合本類主題的表現(xiàn),但是基于“樂器類”道具在中國風(fēng)唯美人像攝影中使用較為普遍,不夠別出心裁,因而也就此放棄了考慮。***,筆者想到了“扇類”道具,中國扇文化也可謂是源遠流長,差不多有3000年的歷史,它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標識符。并且在古代文人中多用的是“折扇”,其既能表現(xiàn)出文人的儒雅氣息,也可以表現(xiàn)出淡淡的英氣風(fēng)骨。
為了配合服裝,對于折扇顏色的考慮筆者做了以下3種方案:
方案1:純黑色折扇。純黑作為百搭色,與服裝下裳的純黑色一致,同時也能與紅色上衣形成良好對比和呼應(yīng)。但是其存在一個很大的缺陷,便是拍攝時模特的擺姿會受限,因為如果我們將扇面置于下裳附近,與扇面顏色相同的下裳會讓顏色之前的層次感的嚴重缺失,所以不得已排除掉。
方案2:黑底+紅色字畫折扇。這種色彩組合的折扇與服裝的色彩組合相當(dāng)搭配,能夠起到非常**的色彩呼應(yīng)。但讓人沮喪的是,在實際情況中筆者無奈并沒有找到這種樣式的折扇,因而也就此作罷。
方案3:黑底+金色字畫折扇。對于此種類型的折扇考慮,筆者思考良久,此種折扇上的金色雖然看起來較突兀,但是基于對服裝細節(jié)觀察,上衣雖然為紅色基調(diào),但是其扇面卻同樣附有金色圖案,因而兩者若是相配,必然能夠起到極其含蓄又非常精彩的呼應(yīng),所以*終對其做了選擇。
黑底+金色元素的字畫折扇
模特上衣中的“金色”圖案效果
6、現(xiàn)場實拍過程
在拍攝之前,我們先來為大家介紹與交代一下“林芝”的具體拍攝環(huán)境。如以下兩張圖所示,從影友在網(wǎng)上發(fā)布的這兩張關(guān)于“林芝”一地的照片來看,此地可謂是極其純美的地方,但是仔細觀察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中與很多不利于拍攝的情況,這里筆者總結(jié)為以下4點:
?。?)場景環(huán)境不規(guī)整且較雜亂,人為建筑物較多,且存在一些不應(yīng)景的電線桿、電線等環(huán)境元素。
(2)環(huán)境中的野生桃樹,遠看起來非常得美,樹形和色彩都極其漂亮。但是仔細觀察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桃花離地面較高,枯枝也非常多,不利于人花交流和近景拍攝。
?。?)在陰天天氣里,桃花的色彩往往會比較暗淡,不夠嬌艷,因而若遇此種天氣情況則不利于拍攝。
?。?)在晴天天氣情況下,陽光往往會比較充足,且遠景雪山、中景桃花和近景的青稞田里的光也會比較大,因而也不利于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