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嘗試過“用照片講故事”嗎?
在創(chuàng)作這類作品時,其實你只需要簡單考慮一下取景構圖,決定把哪些景物留在取景框內(nèi),把哪些景物排除出取景框,就能完全改變一張照片所講述的故事。
光用文字說明似乎有點過于干巴巴了,說服力也不足。所以,我們結合一些實例,來看圖說話好了。
1. 排除元素改變故事
先以一個“兩個男孩在樹林中玩耍”的場景為例。地上有一根倒下的樹干,男孩們反復跳過來,跳過去,玩的很開心。
拍出的照片,是這個樣子的:
兩個孩子一起從樹干上邊跳過,這張照片表達的故事是“友誼”。
而如果是一個男孩正在跳過樹干,背景處另一個男孩正在躍躍欲試,照片的故事就從“友誼”變成了“有趣的運動”:
而如果改變?nèi)【皹媹D,從遠處抓拍只有一個孩子跳過樹干的瞬間,再納入大量周邊空蕩蕩的樹林作為陪襯呢?
這樣一來,這張照片給人的感覺就變成了“一個孤單的孩子在空蕩蕩的林子里百無聊賴地靠跳樹干打發(fā)時間”,主題變成了“寂寞”:
從兩個并置主體,到一個主體+一個陪體,再到***只有一個主體,畫面的主題和故事也不斷地在發(fā)生變化。
談不上哪張“更好”,但這確實讓組照片更生動充實,更具多樣性,而你需要做的,可能只是移動一下腳步和取景框而已。
2. 調(diào)整焦距變換主題
不一定需要增減畫面元素,只需要簡單調(diào)整一下焦距(或拍攝距離),要表達的主體和故事便會完全不同。
首先來看看這個場景,兩個小姑娘打扮得一模一樣,蹲在地上玩:
這張圖的信息量比較大,揭示了兩個小姑娘之間可能的關系(姐妹或朋友),展示了她們的動作(蹲在地上玩泥巴?真是天真無邪),還包括了環(huán)境信息(公園?還是后院)。
而如果你把鏡頭擰到長焦端,或者靠近一些拍攝,照片就會變成這樣:
這張照片,變成了眼鏡小姑娘的特寫,她漂亮的眼睛和圓嘟嘟的小臉得到了充分展現(xiàn),同時背景散景化,不提供細節(jié)信息而只作為陪襯。
或許有人說“后期裁剪也可以達到這個效果”,但我要提醒你,后期裁剪是會損畫質的,盡量還是把該做的事情在前期就做好吧。
3. 相機角度與構圖
簡單地改變一下拍攝角度和構圖,照片表達的主題和情感就會產(chǎn)生變化。
我們來看兩張拍攝于同一地點的照片:
怎么樣?是不是完全不一樣了?以后站在一個地方拍照時,不妨多嘗試一些角度,或許會有意外收獲。
4. 調(diào)整曝光+簡單后期
你可以通過調(diào)整曝光,再加上一些簡單的后期手段,來把不想要的元素從畫面中移除。
先來看看這個場景,很普通的傍晚湖邊小屋:
由于太陽快落山了,亮度不足,畫面整體色彩黯淡,按照“常規(guī)”的拍法很難出彩;倒不如專注于拍攝遠方樹叢的剪影。
拍遠方剪影有個問題:小屋是一個嚴重的干擾,它會讓觀眾對剪影輪廓的關注大幅降低。
所以,你可以考慮用一些簡單的后期手段(比如說,加深陰影并使用調(diào)整畫筆或用仿制圖章工具進行覆蓋),*終結果如下:
怎么樣,是不是比原來更有感覺了?
5. 帶著目的去構圖
如何決定你該使用什么樣的拍攝角度,采取哪種構圖,是否應該包含某個畫面元素呢?這就需要你帶著目的去構圖。
比如說,在拍人像時,背景處的建筑物是否符合你想表達的氛圍?在拍攝田園風光時,旁邊的一棵枯死的老樹,對你的主題有何影響?
先想清楚你想拍出什么樣的照片,再帶著目的去構圖,你才能知道哪種構圖更符合你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