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攝影的人都知道,“黃金時刻”(即日出/日落)是出片的絕佳機會——鮮艷的色彩,柔和的光線,會讓你的拍攝事半功倍。
確實,“黃金時刻”的出片率很高,但這并不意味著你就要依賴“黃金時刻”。一天中的其它時間段也是可以出片的,只是需要搭配一些特定的技巧。
今天要為您介紹的就是“黃金時刻”以外的幾個比較好出片的時間段,及其相應(yīng)的拍攝技法要點,幫助您擺脫“黃金時刻依賴癥”。
1. 藍色時刻
“藍色時刻”是日出準備開始/日落準備結(jié)束時的一段時間,一般持續(xù) 20 分鐘左右。在這個時間段,太陽已經(jīng)完全落下,殘余一些大氣折射產(chǎn)生的“間接陽光”,所以整個畫面還保留了一定的亮度,呈現(xiàn)為單純的藍色調(diào)。
在這個時間段內(nèi),光線比日落時分還有少,所以你必須使用三腳架拍攝,用低速快門和低感光度來保證高畫質(zhì)。如果有條件,請盡量使用快門線或倒數(shù)自拍功能來降低按快門時產(chǎn)生的機身抖動。
在藍色時刻適合拍攝的景觀,包括水面和燈光。水面在低速快門下會顯得非常平靜,搭配深藍色調(diào)會更有“寧靜、安詳”的感覺。
而在畫面中包含人造光源也是不錯的選擇,明亮的暖調(diào)人造光源和自然的藍色調(diào)微光會形成富有趣味性的鮮明對比。注意協(xié)調(diào)兩者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誰為主,誰為輔,還是各占一半?
2. 夜間
藍色時刻過去后,不要急著把相機收起來。自然光的完全消失并不完全是壞事——天空完全變暗,意味著燈光會更突出更顯眼,可以盡情展示城市環(huán)境中燈光的魅力。
除此之外,夜間還可以有效擴展你的拍攝題材——長曝光產(chǎn)生的車流光軌,或光繪圖案;星空和月光夜景;對準點光源集群玩“拉爆”......這都是夜間的“特產(chǎn)”。
3. 正午
在提“黃金時刻”的時候,往往都要把“正午”拉過來踩幾腳——正午的太陽高度導(dǎo)致陽光形成近似“頂光”的光位,并且陽光還很猛烈,容易產(chǎn)生強烈陰影。
這樣的光線條件,確實不太適合拍人像——沒人會喜歡頂光光位下眼窩、人中、下巴處的濃重陰影;但你可以跳出思維窠臼,拍點別的。
最簡單的方案是拍“投影”——屋檐、建筑的鏤空結(jié)構(gòu)、浮雕、欄桿等會在正午陽光下形成濃密的投影,以它們?yōu)橹黧w可以拍出很有趣的作品。
午間拍大場景也是不錯的選擇。你可以嘗試背對著太陽拍攝,這樣的光位下天空會特別藍——比其它時間段都藍;在有一些薄云的正午,你還可以利用云彩在地上形成的斑駁投影。
4. 上午/下午
在上午或下午,雖然天空的色彩仍然不鮮艷,光線也不柔和,但較低的太陽角度本身就是一個進行創(chuàng)作的有利條件,可以拍出許多創(chuàng)意作品。
面對陽光時,你可以利用高大建筑、山峰、樹叢等環(huán)境元素對低角度的太陽進行遮擋,再用小光圈制造光柱或星芒特效。
當你背對陽光時,可以利用高大建筑、樹木產(chǎn)生的很長(卻又不是很深)的陰影,來為你的作品增加趣味性和立體感。
“等等!上午、中午、下午、日落前后、晚上都可以出好片......這不就是全天了嗎!”沒錯,這就是我想說的。并不是只有“黃金時刻”才適合拍攝,實際上全天的任何一個時間段都可以出片,只要你掌握了那個時間段的光線特性,并利用好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