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拍照的時候,你知道在你的視線中什么是***重要的,但往往有的時候,事與愿違,即使你用盡渾身解數(shù)幫助觀眾看到同樣的場景,這個拍攝重點依然沒有在照片中展現(xiàn)出來。幸運的是,作為一個攝影師,你多的是技巧來幫助觀眾解鎖觀看作品的正確姿勢。
1
引導線
第①種技巧就是勾勒引導線。人類對線條有天生的執(zhí)念,當線條出現(xiàn)時,我們的視線傾向于追隨線條發(fā)展的方向。無論是羊腸小道還是康莊大道,或是重復的花紋樣式,它們都是構成引導線不錯的選擇。
當引導線在畫面中延伸,它也可以為你的作品帶來更深入的意境,例如把觀眾帶入或深幽的樹林或?qū)掗煙o邊的大海。
引導線不一定是直線,它們一樣可以是蜿蜒的林間小路。引導線是一個大的概念,你也可以不按常理出牌,一個朝著某個特定的方向發(fā)展的重復花式也可以成為引導線的一種形式。比如這條線的橋括號。
利用虛化來凸顯主體看起來很簡單而有效,但你必須對光圈的使用有較為熟悉的掌握。人們傾向于看圖片中間的物體,當你的拍攝主體處于照片的邊緣,利用虛化背景能調(diào)動觀眾的視線向處于邊緣的主體移動。
2
不同色彩
保持主題色彩,背景設為黑白這種方法,雖然曾經(jīng)被封為***不受歡迎的攝影技巧之一,但許多年前那可是相當受歡迎。
可能大家多少也試過把照片調(diào)成那種效果。其實技巧不分錯對也不能一概而論,主要看場合,用得適合則為人所記住。
你可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你也可能喜歡這種技術。但毫無疑問的是,如上圖所示,上述的效果確實能讓人把目光集中到荷花上。
當然,如果你說你不喜歡如此極端的表達方式:把色彩作為一個單獨的實例置于黑白之間也無所謂。在單調(diào)的場景中,簡單的一抹顏色就能把觀眾的眼睛都吸引到你的主題上來。
如上圖所示,雪山在陰天下失去了藍天白云的襯托會略顯單調(diào),但畫面中色彩斑斕的經(jīng)幡能瞬間吸引到別人的目光,讓別人能迅速捕捉到這張照片。
3
對比
某人或某事“格格不入”的狀態(tài)也會為畫面帶來亮點。這也是許多攝影師慣用的對比手法,如下圖所示,大家都在虔誠地進行著宗教活動,唯獨這位小喇嘛把頭轉過來,這在一片紅袍的場景中十分具有視覺沖擊力,讓人感覺這幅作品一看就不是沒有故事的照片。
拍攝內(nèi)容中的對比也可以是色彩和形狀的對比。更甚,有的攝影師會運用一并列的對比,例如新老、快慢等等,對比大家都比較熟悉,就不加以贅述了。
4
聚焦眼睛
俗話說得好:“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能傳遞出太多信息同時這些信息能觸動觀眾的心靈,眼睛是形成焦點的一個***快捷的方法,它到底有多見效?幾乎像是在考試中作弊一般。
不管作品中表現(xiàn)的是人類還是動物的眼睛,觀眾的雙眼自然而然會與照片中的雙眸所聯(lián)系。
研究發(fā)現(xiàn),我們在看一個場景中,發(fā)現(xiàn)眼睛的速度比發(fā)現(xiàn)其他大多數(shù)對象的速度要快得多??炜煊闷饋?,讓它來成為你的優(yōu)勢吧!
如下圖所示,這是一個餓了的娃娃,看著他那天真無辜的小眼神,眼巴巴地看著盤里的瓜子,作為觀眾你是不是立即就被小朋友的眼睛打動了呢?
大家一定還記得那張紅遍大江南北的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照片。這幅畫面為一個手握鉛筆頭、兩只直視前方對求知充滿渴望的大眼睛小女孩、題為“我要上學”的照片發(fā)表后,讓無數(shù)人為“希望工程”慷慨解囊。這就是眼睛的魅力。
不僅如此,眼睛還可以用于另外一種方式。我經(jīng)常強調(diào)我們不喜歡拍到眼睛看著的是照片的邊緣,那是因為我們想知道這個人是看什么。
實際上,我們可以通過他人的視線來發(fā)現(xiàn)真正的重點。如下圖所示,孩子占畫面的大部分構圖,但是通過他們的視線,我們可以看到那是他們在專心致志地學習。
5
凍結運動狀態(tài)的中的主體
對處于運動狀態(tài)中的主體來說,追焦是一個用來凍結拍攝主體的的行動不錯的方法,一旦你設定了拍攝主體,調(diào)至快門優(yōu)先模式并把快門速度設到1/10到1/60之間,將對焦模式設定為連續(xù)對焦模式。
當拍攝主體漸漸靠近的時候,你要開始對焦,半按快門啟動自動對焦追蹤主體,讓焦點鎖定于主體上,直到你確信你正在與拍攝主體保持同步以及水平移動。這可讓主體于影像中保持清晰而背景變十分具有動感的模糊。
這是一個簡單的技巧,同時也是一種選擇主體的方法。當你能穩(wěn)定進行追焦時,畫面就會飛起來!
有趣的是,這項技術不僅直接把主體變?yōu)閳D像中***的焦點,還會引發(fā)觀眾的回顧:這個主體從何而來?并問為什么主體產(chǎn)生這樣的運動?它可以使用于一系列高速速度移動物體當中,讓人們把焦點放在相對靜止的對象之上。
6
讓觀眾進入你的照片
拱門、門口、隧道等等這些都會讓我們想“進入”一張照片。我們想從外面的旁觀者變成畫面的親歷者。現(xiàn)在我們看電影都追求逼真3D效果,這同樣適用于攝影,你的照片漸漸不應只是一幅平面映像,而應逐漸創(chuàng)造出三維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