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塞羅娜展示相機中的故事
齊耳短發(fā)、瘦小的身軀、背著大大的雙肩包……初見夏塞時,你也許很難將她與婚禮中那背著設備的紀實攝影師聯(lián)想在一起,直到開始與她聊起來,那略快的語速和不時迸發(fā)出來的激情,才會讓你真實的感覺到這枚“小鮮肉”的創(chuàng)業(yè)之夢。夏塞形容自己是幸運的,因為她所從事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正是基于自己的興趣,同時,也得益于趕上了一個紀實攝影的好時代。“這個工作總是令我幸福感爆棚,接觸的都是美好的東西,聽到的都是動聽的愛情故事。”她興奮地表示。
“鮮肉”檔案
攝影 從小的愿望
出生于1992年的夏塞,從小就覺得相機對她有著一種難以抗拒的魔力。“但奇怪的是,直到大學之前,我卻一直沒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相機。”回憶到這里,夏塞忍不住笑了起來。“所以,看到別人的相機別提有多羨慕了。”真正接觸到攝影便是到了上大學的時候,那時沒有相機的她,總是拿著手機到處拍著,哪怕是去影棚學習,慢慢就發(fā)現(xiàn)手機已然不能滿足她對于攝影的欲望。
“記得有一次,去工作室觀摩之前,我向學校的老師借了一臺相機。到了工作室,就被一同前來學習的同學嘲笑終于帶了相機。”夏塞說道,“當時就暗自起誓一定要在大學擁有自己的相機,也就是那時起,便開始存錢。”出生于普通家庭的她,不愿開口向父母索要東西。直到大三寫論文之時,父親突然提出讓她在單反與筆記本做一選擇,她便果斷選擇了單反。“這就是我人生第一個相機,我清楚地記得,它的型號是佳能5D3。”
年輕 就是要折騰
表現(xiàn)出色的她被選做學院的選調(diào)生,就在畢業(yè)前一個月,便報了班,陷入起早貪黑的復習。“看著周圍的同學都在削尖腦袋復習著,我便開始考慮是不是適合就這樣隨波逐流。”夏塞告訴記者,“一天午后,高強度的復習讓我出現(xiàn)焦躁情緒,心中越發(fā)覺得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矛盾卻又無法做出抉擇的她,便展開了一場旅行。“恰逢7月,我與朋友去了北京的798藝術館,朋友送了一條項鏈,她說寓意是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陽光總會透過烏云照耀到我心里。”在朋友的激勵下,我便決定勇敢去做自己喜歡做并想做的事情。
大學就讀學前教育的夏塞,在實習時去了一家幼兒園。那時的她帶的是中班,放學以后,就連大班的小朋友也會來找她一起玩。“幾乎所有專業(yè)老師都建議我去當老師,”夏塞說道。
“但我堅定至少在年輕時候要用最寶貴的時間做著最想做的事情,老了以后才不會后悔。”為了填補啟動資金的空缺,畢業(yè)后她找了一家咖啡店,積攢了兩個月后就決定成立自己的工作室。
創(chuàng)業(yè) 有苦也有甜
買其他東西之前總是考慮再三的她,購買攝影設備卻從不吝嗇。“你看,我的雙肩包里,二分之一總是留給我的單反,一個相機,兩個鏡頭。”夏塞邊說邊向記者打開包展示著。只要旅行就會帶著相機的她,總是重到肩膀被壓得痛。“在當天的婚禮現(xiàn)場,場布會撤,鮮花會凋謝,婚紗也不會再穿第二遍,最終留給新人的只有影像資料這一部分。”她談及創(chuàng)業(yè)初衷時說道,“但婚禮紀實攝影卻意義重大,一張照片可以還原當天所有的記憶點,比如新娘與媽媽擁抱的時候,那落淚的一瞬間。”
家住安寧的她,5點起床,早上6點起便開始進入緊張的拍攝直到下午2時,整整9個小時,到放下相機的那一刻,她才會察覺到自己的手腕已經(jīng)很酸了。在她眼中,紀實就是要不停歇地去拍攝每一個值得珍藏的畫面,總怕自己一眨眼就會忽視掉美好的細節(jié)。“剛開始沒有新人直接找到自己,我就挨個跑婚慶,向他們展示自己的樣片。”說起創(chuàng)業(yè)初期的艱辛,夏塞表示。現(xiàn)在的她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直客,她把每一位顧客的好評都截了圖,其中有一位新娘是這樣說的:“因為你,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自己;因為你,留下最美好的回憶。”在夏塞看來,這便是對她的最大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