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名人私房鏡”的Rankin熱衷數碼攝影,他對膠片沒什么迷思,這使他的作品引起爭議數十年。
是誰說的攝影就是要捕捉最真實的光影?其實并沒有人這么規(guī)定過。如果這一條是真理的話,獨立攝影師Rankin就不可能得到如今在時尚界和攝影界的地位。
這位熱衷數碼攝影的藝術家認為,那些緬懷過去和過于貪戀膠片、寶麗來的人們實際上并不了解攝影的真正內涵,干嘛不吸收新技術呢?絢爛的技術型圖像讓Rankin被評為當今全球*優(yōu)秀的是十位攝影師之一,他的作品飽受爭議幾十年。
他不僅為《時尚芭莎》、《Elle》、《GQ》等等***雜志攝影,也是一位社會活動家,長久以來堅持為婦女救助會等慈善機構工作。而2015年初,他還幫英國國家公民服務機構拍攝了廣告,鼓勵15歲到17歲的孩子培養(yǎng)生活技能并拓展視野。
好吧,這些都不足為奇。其實真正捧紅Rankin的是他那數以百計的人像作品,尤其是90年代的明星,從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首相布朗到邁克爾•杰克遜、滾石、施瓦辛格,Rankin的鏡頭里記錄過太多名人,他的畫面干凈而富有張力,構圖又極有現代感。因此,他被稱為“明星們的私房鏡”,也被叫做“人物影像***”,這些稱謂都標志著他可能是這世界上最會拍人的攝影師。
“我看到的是人,不是名人。”Rankin常強調這一點。
他的全名是John Rankin Waddell,但業(yè)內的人都只叫他的中間名Rankin。1966年,出生于蘇格蘭的他來自一個平凡的工薪**家庭。父親是一個石油公司的銷售總監(jiān),15歲時,他舉家遷往南約克郡,那時候,他的父母談到自己的兒子時,總說他對藝術一點興趣都沒有。
“我來自一個零創(chuàng)意的地方。”Rankin這樣向新朋友介紹自己。
后來他去了Brighton理工學院學習會計專業(yè),這也是他父親的愿望。結果誰也沒想21歲時,Rankin突然對攝影開了竅,瞬間輟學去了倫敦學院學攝影。畢業(yè)后,他與Jefferson Hack合辦了雜志《Dazed & Confused》,開始了雜志生涯。
可是生意沒那么好做,困難的日子讓Rankin一度染上毒癮,直到40歲,他才完全戒掉。痛苦的原因還有一部分來自于他父母的相繼去世,得了肺癌的母親在患了心臟病的父親去世后兩天就離開了。Rankin一夜長大,他現在對這些往事“供認不諱”,他說很長一段時間里,他都想和全世界決裂,“還好我有我愛的工作。”
“我進入雜志業(yè),并非在一個創(chuàng)意的黃金時代。那時候拍攝名人相剛剛起步,所以我也是慢慢摸索。”Rankin近日在和The Cut的采訪中回憶道,“結果事態(tài)愈發(fā)瘋狂,本來挺無聊的一件事...但都是為了錢。在過去數年里,時尚界都愛把名人模特和素人混在一起使用,但我個人喜歡Marc Jacobs、Prada、Vivienne Westwood用名人的方式,這比較誠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