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街道的地方就有照相館”
近日,記者以“你還記得城區(qū)哪些照相館”為題,在微信朋友圈發(fā)起問卷,收到近30位市民、攝影愛好者的回復,其中出現(xiàn)頻率*高的分別是位于六堰轉盤的絢麗照相館和位于鄖陽區(qū)的鄖縣照相館。這些留存在市民記憶里的照相館,究竟有著怎樣的過去?近日,記者進行了走訪。
位于六堰轉盤的絢麗照相館,曾有15間門面、30多名員工,如今僅剩一間門面。
“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店里有30多位員工,經常忙得團團轉……”在位于六堰轉盤的絢麗照相館,攝影師磊磊(化名)回憶起曾經的盛況,感慨不已。隨后,磊磊帶著記者從照相館東側的炒貨店一直走到西側的鞋店,“從東往西,這15間門面以前都是我們照相館的……”
“當年我們一個班4個人,除了攝影師和兩個助理,還得安排一個人站在門口安排顧客排隊、維持現(xiàn)場秩序,經常忙得焦頭爛額……”在照相館工作了20多年的磊磊回憶,當時城區(qū)幾家較大照相館的工作人員,基本上沒有節(jié)假日,***主要指望調休。“當時我們3個師傅輪班,彩色擴印機幾乎是24小時運轉,還有很多陜西安康、河南南陽等周邊地區(qū)的照相館把底片拿過來沖洗。”
位于鄖陽區(qū)廣場西街,擁有多年歷史的鄖縣照相館,是很多人抹不去的記憶。據知名攝影家陳家麟回憶,1949年以前,老鄖陽城有金家巷汪家、戚家,東街王家、北門街耿家等多家照相館。在上世紀50年代的公私合營大潮中,這些民營照相館合并為一家——統(tǒng)稱“鄖縣照相館”。
“那時候還是平房,一整排房子都是照相館的經營場地。”今年40歲的陳軍,父親曾是鄖縣照相館的職工。據陳軍回憶,當年的鄖縣照相館,幾乎壟斷了當地的攝影業(yè)務,十幾名工作人員個個身兼數職,還要不定期到各個鄉(xiāng)鎮(zhèn)拍照,逢年過節(jié),更是忙得不可開交。
“那時候,攝影師可是一份光鮮的職業(yè),不管走到哪兒,都是別人羨慕的對象……”陳軍告訴記者,當年,小孩滿月、學生畢業(yè)、朋友相聚都有拍照的習慣。另外,大部分人家逢年過節(jié)要拍全家福。“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一家人穿戴整齊、開開心心地到照相館拍照,是一件比較隆重的事情……”
“毫不夸張地說,那時候有街道的地方就有照相館。”磊磊回憶,大約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照相館在十堰城區(qū)開得越來越多,“大部分照相館買不起價格昂貴的彩色擴印機,就把底片拿到較大的照相館沖印。”
“現(xiàn)在,照相館越來越不好找”
“現(xiàn)在傳統(tǒng)照相館越來越少,拍一張照片得走很遠的路……”近日,剛入職城區(qū)一家汽車4S店的黃泉泉對記者抱怨道。
今年27歲的黃泉泉,近日接到公司人事部門通知,需要上交幾張一英寸的照片,辦理入職手續(xù)。隨后,他憑著印象來到人民中路一家照相館,發(fā)現(xiàn)這里已變成一家拉面館。無奈之下,他向同學、朋友打電話求助,才在何家溝口找到一家照相館。“為了幾張照片,折騰了大半天時間……”
“除了拍證件照,我已經很少去照相館了……”近日,記者在城區(qū)隨機采訪了多位市民,有過類似經歷的為數不少,其中大部分人表示,除了拍攝證件照,近年來幾乎不去照相館。
今年30歲的沈瑞告訴記者,大學畢業(yè)那年,她買了一部數碼單反相機,不過現(xiàn)在主要使用手機拍照。“照片一般直接儲存在電腦里,不會拿去沖印……”
在很多市民看來,沖洗照片既費錢又費時間,電腦存照片更方便,可以隨時翻看,有誰需要照片直接通過網絡傳給對方,同時還能備份到移動硬盤上以備不時之需。
傳統(tǒng)照相館的節(jié)節(jié)敗退
2003年,在我市很多攝影師的職業(yè)生涯中是一個特殊的年份。
在這之前,雖然市場上不斷有數碼相機問世,但由于價格昂貴、成像質量差、存儲卡容量小等缺點,尚不能對以膠片相機為主的傳統(tǒng)照相館構成威脅。2003年,隨著佳能EOS300D的出現(xiàn),業(yè)界牢不可破的“數碼相機不如膠片相機”被擊碎。
該款數碼相機的出現(xiàn),給我市傳統(tǒng)照相館帶來***次打擊。緊接著,家用電腦、智能手機等數碼產品的出現(xiàn),對傳統(tǒng)照相館來說無異于一次次雪上加霜。
磊磊說:“照相館的利潤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彩擴業(yè)務,但現(xiàn)在大家習慣直接傳照片到電腦上,現(xiàn)在彩擴的人***;二是照相收入,除了證件照,現(xiàn)在來拍照的人并不多。此外,在業(yè)務量減少的同時,照相館房租、水電之類的經營成本反而增加了。”
受多種原因影響,傳統(tǒng)照相館的經營每況愈下。絢麗照相館在上世紀90年代后期,就把近一半的門面租了出去,后來經營場所越縮越小,到今年5月僅剩下一間門面,里面是拍攝場地,外面擺了幾臺電腦,供磊磊和另一名攝影師工作用。
上世紀90年代后期,鄖縣照相館的平房被拆除,蓋起了現(xiàn)在的7層樓房,但用于照相館經營的場地越來越小。2002年,鄖縣照相館改制,陳軍將剩下的約60平方米門面買下,經營至今。雖然照相館從公有變成私營,但招牌沒變。
傳統(tǒng)照相館的突圍
“我們這里至今還保留著藥水沖印業(yè)務,藥水沖印的照片,過幾十年都不會褪色……”五堰一家影樓的業(yè)務經理告訴記者,該影樓至今還是很多單位指定的“定點攝影機構”,一些市民的證件照拍攝、沖印,都在該店進行,“現(xiàn)在機器打印的照片,禁不起時間考驗。”
“過去攝影師都是科班出身,入門之前都要學美學、學人體,我們這些攝影師看人,是先看他的缺點,每個人都有美的地方,先把他的缺點規(guī)避掉,照片就美了。沒有不上相的人,只有不用心的攝影師。”該影樓經理認為,除了設備更新?lián)Q代、顧客觀念改變等因素外,攝影師技術水平不高也是制約照相館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很多店主買部相機、租個門面,再買幾張簡單的背景圖、幾套服裝就對外營業(yè),缺少專業(yè)的攝影師或是店主本身攝影水平有限。經營時間較久的照相館,前期積累下來一定的客源,后期要做得更專業(yè),同時提升服務水平,樹立品牌意識。”磊磊認為,“照相館在專業(yè)與個性的結合中,也許能有機會突圍。
記者了解到,幾年前,為了抵擋行業(yè)蕭條帶來的經營壓力,很多傳統(tǒng)照相館都開展過打字復印、攝影器材銷售等業(yè)務。磊磊告訴記者,他正打算利用照相館多年積累的影響力,開拓針對城區(qū)學校、單位的攝影業(yè)務,“比如中考、高考前后,很多學校班級會有拍攝集體照的習慣,這個算下來,還是比較可觀的……”
“這幾年我也在想方設法尋求改變,盡量從客戶的角度出發(fā),改變工作方式。”陳軍告訴記者,在他的引導下,有些客戶通過電腦、手機把自己拍攝的照片發(fā)給他沖印,而不是像以前那樣親自跑上門。“如果客戶住得遠,我就幫忙聯(lián)系快遞公司送貨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