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攝影送我“金牌收割機”的名號
在前些年社會似乎是對90后有些偏見的,不被肯定是大多數(shù)年輕人都經(jīng)歷過的過程。我可能會更難一點,我半路出家,踏上攝影這個社會背景下光鮮的行業(yè)。
在2010年,我做了半年的攝影顧問,后面又做了攝影助理,直到12年,在朋友的介紹下,終于勇敢也有機會嘗試了我夢寐以求的攝影。
并不是專業(yè)出身的我,在攝影上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在各種攝影比賽中也拿到了許多的獎,我為此自然是很高興的,可并沒有覺得辛苦或者是驕傲之類的情緒,堅持總是目標之路上最直接的方式,我只是在細水長流的歲月中,隨心前行。
鄭賢桂
油畫是我偏愛的攝影風格
跟繪畫的歷史相比,攝影還很年輕。繪畫可以說是攝影的前身,用攝影來記述實物狀態(tài),而攝影的技術也很多都是以繪畫作為基礎,比如色彩搭配,布景的框架(也就是整個畫面中各個物體的形狀),以及現(xiàn)在還有虛化的攝影藝術類似印象派得畫。
但自攝影術誕生以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攝影與繪畫的關系一直是一種越界與驅(qū)逐、吸引與排斥、同化與異化的似敵似友的關系。不過在我看來,這并不是影響我喜愛油畫風的相關因素。而是在重色彩下,強調(diào)事物本身的華麗外,卻能逃脫浮夸庸俗的軌道,還能鋪上一層藝術的外衣,增添畫意里活趣有生命的靈魂。
來自梵高的啟蒙
尋到影像的自我
沒有人在摸索前進道路上是不迷茫的,直到我看到梵高的油畫作品。那就像是一場色彩的狂歡,視覺的盛宴。他追求用色彩的獨特效果,表現(xiàn)狂熱的內(nèi)心感情,用白熱化的明亮色彩,表現(xiàn)引人沉淪其中的景象。
他善于剖析事物,而他的畫作往往成為大家對事物探索的佐證,毫不掩飾地揭示出他理解中的人和景,最令人感到驚喜意外,也是最為動人的一面。也是在這樣不斷探索剖析的過程,梵高找到了他內(nèi)心的自我平衡。
人一旦找到了精神的寄托,就能在迷茫困惑中找到自我。我想攝影應該是我一生的歸宿,它在找尋自我的同時也讓我學會找到其他人的自我,讓我在每個攝影作品里學會注入情感,賦予其自我的價值。
《遇見》梵高
致敬梵高
在梵高的諸多作品中,我最喜歡的要屬向日葵系列。他曾把向日葵稱為“屬于自己的花”,對于自小出生在一個新教牧師家庭,年輕時甚至還做過牧師的梵高來說,他喜歡黃色,這有其宗教象征的寓意。藝術與宗教,始終在根植于梵高的內(nèi)心。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會反復出現(xiàn)太陽,燭光和星星,運用這些深淺不同的黃色來表達他人生中少有幸福時刻里充滿的陽光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