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內(nèi)容涉及人物而以人物為主體的各種題材,都屬于人物攝影的范疇。它與其他攝影門類的區(qū)別在于所使用的鏡頭光圈都非常大,例如,著名的被稱為人像王的 50mm f/1.4、85mm f/1.2、200mm f/2.0 鏡頭等。大光圈可以很好地壓縮空間,虛化背景,突出主體。我們常說:人物攝影難于神似,風(fēng)景攝影難于意境。人物攝影的最高境界是拍出人的精、氣、神。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表現(xiàn)神氣的重點是眼睛,是眼睛里的眼神光。由此可以認為,拍攝人物用光很重要。
欠曝的背景使周圍的環(huán)境一片黑暗,而畫面中的蠟燭使孩子局部色彩得到映襯,主體人物的動作、神情與主題密切的配合產(chǎn)生隱喻,引人共鳴,在這幅頗具神秘色彩的畫面中,營造出一種寧靜的氛圍。
《緬甸佛像廠的工人》
拍攝參數(shù):f/7.1,1/320s,- 0.33EV,ISO500
“黑夜給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我想起顧城的這首詩來,好作品傳遞的東西是一致的。攝影師采用直接讓主體充滿畫面來突出的方式,以簡化背景,運用大光圈,超廣角鏡頭抵近拍攝,使主體表情自然,是一幅不錯的近景人像作品,但是關(guān)于這幅作品的背后,有著一個令人心酸的故事。在緬甸中部名城曼德勒有一條專門做佛像的街道,工人們將深山開采來的漢白玉粗料加工成精細的成品出售。街道兩邊全都是加工車間,工人們的工具就是一把帶磨輪的鋸子。走近觀看,聲音之大,粉塵之多完全超出想象。更出乎意料的是,他們沒有任何防護設(shè)備,整個上半身全部籠罩在白色的粉塵中。每天長達十多個小時的勞動,臉上、眉毛、耳朵、鼻子、頭發(fā)全都是厚厚一層漢白玉的粉末。我們知道在這種高濃度的粉塵中如果沒有防護設(shè)備,他們不用多久就會患上一種致命的職業(yè)病。這種病人肺里的氣泡被粉塵結(jié)塊固化很快讓人喪失勞動能力,呼吸困難,慢慢憋死。這些人三年,也許五年就會走上這條不歸路。為什么不采用防護設(shè)備呢?可能沒有這方面的知識,或許因為貧窮,做了成千上萬的佛像,佛真能保佑他們嗎?
《童趣》
拍攝參數(shù):f/18,1/1600s,- 1.33EV,ISO1250
逆光下的落日余暉在畫面中豐富了色彩,增添了畫面的層次感與空間感,加上孩子們歡呼跳躍時帶起的塵土,使畫面的光影有了動感,營造出歡樂的氣氛。所有的人物都是剪影,但是姿態(tài)各異,運動感十足,而弱化的背景既交代了生活環(huán)境,又不至于喧賓奪主。
《印度小教徒》
拍攝參數(shù):f/5.6,1/2000s,- 0.33EV,ISO640
作品采用寫實的手法,構(gòu)圖完整,用色彩和明暗的反差襯托主體形象。傍晚夕陽以較低的角度斜穿整個畫面,而余暉照耀出光和色彩的豐富性。采用廣角鏡頭拍攝,畫面所表達的內(nèi)容有一定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