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執(zhí)著于“神燈”的攝影朋友們,其中一個重要的理由是,現代閃光燈方便的TTL能力,讓閃光燈運用起來不需要了解太多原理及技巧,即可以將光線補到大致剛好的程度內。TTL技術包含了i-TTL、e-TTL等等,都是這種方便性補光下的科技產物。
上圖便是采用閃光燈手動檔拍攝的照片
然而,資深的攝影師終究不能長久仰賴于閃光燈的TTL模式,更多的場合,我們會需要M模式(全手動模式),穩(wěn)定而直接地控制閃光燈的輸出功率、角度等等。
閃光燈的TTL模式,至少有幾個常會誤判的地方:
1、場景為灰暗的色調時,會誤判需要使用較大的閃光燈輸出功率。例如某些日式教室,使用了黑色的建材,這個時候便很容易誤判。
2、在夜景拍攝時,遇到較暗、沒有光線的場景,閃光燈也會傾向于使用較大的輸出功率,去將主體、場景打的明亮些。
3、使用跳燈、拉起擴散板時。這個時候不同品牌的閃光燈,會有不同的反應,例如,尼康的閃燈通常會判斷使用了跳燈,而日清的閃燈就會使用較強的輸出功率。
4、在逆光時,尤其是壓光(強補光)的場合,閃光燈通常不知道要以更大的輸出功率,來進行主體的補光,這個時候也是需要運用M模式,或是進行閃光燈的出力補償,來增加閃光燈的照明。但通常運用M模式會更直接快捷。
由此即可以知道,運用閃光燈M模式的必要性,我們可以依照當時的場景情況,來進行輸出功率的調整。只要熟悉了閃燈的M模式,便可以創(chuàng)造更多變、更合乎需求的拍攝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