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攝影的題材中,“少女人像”基本上是攝影中的一個次文化題材,“次文化”(Subculture)
指的是非屬主流文化的小眾文化,而不是“次一等”的文化的意思。
然而,因為這個題材易于親近,容易產出“作品”,在單反、微單普及后,也就有更多人參與,它也具有傳播上與時尚的閱聽價值,大有從“次文化”躍為主流文化之態(tài)勢。
我們說,風景攝影常是“朝三暮四”(
早上三點、傍晚四點就要就位),受氣候影響,辛苦備極。但是人像不容易受到氣候影響,雨天、陰天、微光、室內、艷陽,各有其不同技法,即使新手,稍加指點,也不會讓他拍不出相片回家。
風景攝影的主動控光不易,以屬性看,后期是必要的,但風景一修圖,通常就容易引起疑慮受到批評。倒是人像,
基于風格化的需求,修圖是一基本的、必備的素養(yǎng)。在各種情況下,無論是器材熟悉上的、技巧上的、后期修圖的、引導的、風格化、意境的、行銷的,“少女人像”隱含著各種技術上進步及學習的因素,這也讓它成為受歡迎的重要議題。
肖像權意識高漲, 助長少女人像題材成長
“人像主題”涵蓋甚廣,街拍的、隨拍的、人文議題的、舞臺的、紀實的,這讓我們更體認到,所以傳統(tǒng)上,我們總認為“少女人像”就只是攝影中的一個次文化題材,因為它的面向顯然太小,但近年來,在“肖像權”意識的高漲下,一旦牽涉到發(fā)表的需求,各位就會了解,付費式、約定式的“少女人像”攝影,才是最快速解決“肖像權”問題的途徑之一,反倒街上隨拍式的人像攝影,在解決商業(yè)發(fā)表需求的“肖像權”問題時,有其運作上的難度(
但并非不可解決)。
付費式、約定式的“少女人像”攝影常是計劃式的攝影,在拍攝前,可以事先擬定權利、義務,肖像權運用問題,透過文書簽署或是彼此的約定,解決不預期的“肖像權”糾紛。
就型式及運作上, 它簡單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