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光網 首頁 > 影樓攝影 > 攝影教程 > 攝影師的**糾結:到底如何選片?

攝影師的**糾結:到底如何選片?

2021-12-21發(fā)布     轉載自:公眾號:原畫冊     作者:原畫冊KKM     上傳用戶:黑光新媒體

  羅伯特·弗蘭克的《美國人》這本畫冊,在圖片編輯選片中就在依次構建一個虛擬情節(jié),例如這幾頁的選片:


羅伯特·弗蘭克《美國人》中的幾頁。通過「汽車」這個符號,依次呈現車內、車外、被蓋住的遺體、公路等場景,似乎為我們構建了一個情節(jié)。這個情節(jié)不見得真正存在,讀者可以在圖片聯系中找到新的欣賞空間


  雖然不是故事攝影那樣連續(xù)的敘事拍攝,但是內容上的聯系和敘事感的構建,逐步「觸發(fā)」了畫冊的選片和編輯發(fā)展。


  這樣的選片和編輯,會幫讀者構建出一個更易讀的線索。


項目整體氛圍



  藝術攝影更普遍的選片動機,則源自非邏輯的感受,或許連拍攝者和編輯本人都無法定義。如果編輯成功,依然會有一個可被感知的整體效果。


  例如沃爾夫岡·提爾曼斯的《Neue Welt》(新世界),無論在形式結構、相鄰圖片聯系、敘事和內容上,我們都看不到清晰的邏輯聯系,甚至作者本人也認為這些照片看起來隨意,但我們依然可以感受到畫冊的整體氛圍:


《Neue Welt》內頁,gif素材來自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5237978


《Neue Welt》展覽現場


  這個項目是在作者旅行中拍攝的,但并非那種游記或者社會調查式的創(chuàng)作。他想用鏡頭述說他看到的世界,“要好好看看相機能為他做什么,自己又能為相機做些什么。”很顯然就不太適合前面三種更有邏輯的、單線的、顯性的選片動機。


  這種選片和編輯,也為我們展示了藝術更多元的面向,不確定的,可被多種解讀的可能性。


  可見,在「好看」之外,有很多種選片的動機。它們交互并行,共通構成了圖片編輯的多樣性。


  -

  03.大師們如何糾結選片細節(jié)?


  具體到每一位攝影師,選片動機又會帶有個人很強的個人色彩和主觀意愿。我選擇了幾位介紹:


阿諾德·紐曼

氣質+環(huán)境+再構圖


  以拍攝環(huán)境人像(大佬)著稱的阿諾德·紐曼,可以從他公開的底片中推測,用了分級+排除法的方式(類似于Lightroom)標定照片,并且在選片的時候同時將裁圖考慮進去做編輯,最終確定選片。他的作品單張形式感較為重要,會通過二次構圖,將照片做成與人物身份和氣質相匹配的樣子。(詳見:《拍人像啟示錄(上)》)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觀點、圖片、文字、視頻來自本站用戶上傳發(fā)布,如有侵犯到您的相關權益,請點擊《權利通知指引》,您可根據該指引發(fā)出權利通知書,我們將根據中國法律法規(guī)和政府規(guī)范性文件立即審核并處理。
網友評論
  • 九先生
    24歲
    修圖師/攝影師
    4千-8千
    羅先生
    30歲
    修圖師/調色師
    5千-8千
    宋先生
    35歲
    攝影總監(jiān)/主管
    面議+提
    保先生
    32歲
    攝影師
    1萬-1.5萬+提
    王先生
    33歲
    兒童攝影師
    1萬-1.5萬+提
    胡先生
    23歲
    攝影助理
    3千-4千
    劉先生
    34歲
    攝影師/古裝攝影師/寫真攝影師
    6千-8千+提
    曾先生
    32歲
    化妝總監(jiān)/主管
    2萬-2.5萬
專訪樣片攝影師何峰
專訪樣片攝影師何峰
攝影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記錄生活的方式,透過鏡頭…
專訪攝影師楊大東
專訪攝影師楊大東
用行動闡明態(tài)度,將溫柔賦予攝影,這是山喜攝影,也是攝影師楊大東…
專訪修圖師楊海
專訪修圖師楊海
一個人沒有理想,和咸魚有什么區(qū)別?理想不似夢想般虛無縹緲,但凡只要自己努努力…
專訪螞蚱修圖工作室創(chuàng)始人
專訪螞蚱修圖工作室創(chuàng)始人
今天我們的采訪對象是修圖師螞蚱,實名尚玉超。山東德州人,現定居于山東煙臺…
專訪攝影師陳灝
專訪攝影師陳灝
二字開頭的年紀,有人拼盡全力追趕夢想,也有的人數著日子整天渾渾噩噩…
專訪古風攝影師玄清梓
專訪古風攝影師玄清梓
我們愛古風,愛它的獨特風情和韻味,愛它的文化底蘊和美學,更愛它經典…
專訪修圖師火山
專訪修圖師火山
提起修圖師,大多數人腦海中可能浮現的是埋頭苦苦修圖的男性修圖師…
專訪攝影技術總監(jiān)徐東
專訪攝影技術總監(jiān)徐東
徐東老師身上有一種神秘的敘事:浪漫與理智并存,來回切換,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