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2:張雁鳴在深圳新開視界傳奇,推行外景內拍但不用實景棚,同時在各大攝影網站頻頻發(fā)帖打響知名度,是否意味著以后攝影師不需要門面裝飾?直接在網上接單?
杜:這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網絡正在深刻的改變著人們生活與消費習慣,這使得婚紗行業(yè)經營模式進入了一個多元化的時代,但就此判斷婚紗攝影從此不需要門面裝飾,完全直接在網上接單,還言之過早。兩者有其自身的優(yōu)勢,在相當長的時期還是個共生的局面。依靠網絡接單確是一個順應時代潮流的思路,但也有個市場培育的問題,成功的關鍵在于能不能拿出鮮明個*風格的產品和如何通過網站論壇聚攏人氣,培育忠誠客戶群。
U2:實景棚帶來了什么沖擊?
杜:原來旗鼓相當的競爭對手,因為實景棚的出現,一夜之間拉開了距離,不知不覺中重新洗了牌,這恐怕是最大的沖擊罷。說到底,實景棚最大的貢獻是給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為影像的生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給企業(yè)帶來更多的商機。但實景棚也不是一勞永逸神丹,怎么使它經常更新升級,維持新鮮感,滿足人們求新求變的欲望是很重要的。
U2:能談談實景棚整個的發(fā)展過程嗎?
杜:所謂實景棚,就是在一個三維的空間去仿造現實中的真實場景,它有別于一般的平面布景。應該說,新派影樓從上世紀80年代進入中國起,就具備了“實景棚”的原始雛形。當初的歐陸宮廷景實際上就是一個三維空間的實景啊。以后出現了一些用模型道具組成的小型實景,前幾年,舞美出身的鐵蛋老師在包頭市建造了一個頗具規(guī)模景色多變的實景影棚,婚紗攝影從此開始了實景棚的時代。2005年,我先后在深圳主持建造了兩個大型實景棚,并把燈光設計特效應用與場景有機結合,注重情調與意境的營造,實景影棚走向成熟?,F在,很多超大型功能齊全的實景棚相繼問世,實景建造逐漸形成了一個專業(yè)了。
U2: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杜:實景棚是經過了很多人的不斷探索逐步發(fā)展完善的,很難明確的給它劃代。我個人看可以粗略的把它分為三個階段吧:初始階段,其標志是摹仿歐式宮廷陳設,它突破了傳統(tǒng)照相館的平面布景,這個階段僅局限于室內類場景,其代表是穗港文苑系。發(fā)展階段,其標志是打破了室內類場景的限制,天南地北的自然景觀真實再現于攝影棚內,其代表是包頭市的珍愛影樓。成熟階段,其標志是,場景規(guī)模與內容更加豐富,把光色、特效等多種手段與場景拍攝融合為不可分割的有機體,注重藝術氛圍與情調意境的營造。其代表人物有杜海彬、張旭龍。
U2:目前國內涌出了好多實景棚,是不是有一種跟風、炒作之嫌?
杜:如果實景影棚是一個有商業(yè)價值的模式,就算是跟風也無可厚非啊。問題是,在決定上實景棚項目前,有沒有根據自身條件和當地市場情況作一個精確核算?是不是量力而行?
杜:據我所知,最近有很多地方都在搞了,有一些新影樓,一開張就有了實景棚。跟風并沒有錯,而盲目跟風就不可取了。實景棚是個新生事物,適當的宣傳或者叫“炒作”也是免不了的。有了實景棚還不夠的,關鍵是還要拍出實景棚應有的水平,消費者才會買帳啊。
U2:實景棚到底是好還是壞?應不應該搞?
杜:目前國內大型影樓有實景棚的不在少數,其中有一炮而紅的成功者,實景棚一經推出,立刻成了市場關注的焦點,一下子就跟競爭對手拉開了距離,市場份額穩(wěn)步提升。當然也有效益不盡人意的落寞者,運作不暢,拍攝效果與預期相去甚遠。其中的是是非非引來一片議論聲。我認為,問題并不在實景棚本身。實景棚與其他投資項目一樣,應不應該搞要由科學的市場預測來決定,搞起來了也還要有一個完善的系統(tǒng)來運作,否則,再好的項目也難以取得應有的效益。
U2:現在很多影樓自己買道具請人做裝修,這跟實景棚本質上有什么區(qū)別?
杜:這是不可取的。實景棚的建造與普通裝修有很大區(qū)別,首先,普通裝修是以常人的視角來看的,而影棚場景是以鏡頭的視角來看的,實景棚是在一個有限的空間再現廣闊的現實世界,其透視關系的處理跟普通裝修是不一樣的。此外,場景搭建只是實景棚的一項內容,更重要的是氛圍的營造,意境與氛圍才是場景的靈魂,沒有意境的場景,制作得再精美,在鏡頭里也是索然無味的,這有大量的例子來佐證。普通的裝修隊最缺乏的恰恰是這方面的專業(yè)知識。
U2:關于實景棚,討論過很多次,還是得請你預測它今后的趨勢,走向。
杜:實景棚從簡到繁,由小到大,從單純追求景物逼真到情調意境的營造,進入了一個相對成熟的階段。經過一段實際運作,總結經驗之后,實景棚將會進一步走向完善。實景棚的完善應當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完善運作系統(tǒng),操作人員的培訓,提高實景棚拍攝作業(yè)的效率與水平。二是提高場景的可塑性,進一步優(yōu)化燈光配置,使有限的場景變幻出更多的畫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