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xiàn)中國人才有的“****”思想
當代中國攝影到底有多前衛(wèi)?林似竹為我們介紹了蒼鑫和展望。她說,中國的攝影藝術,已經走出單純攝影的藝術范疇,攝影和其他藝術類型結合,尤其是行為和裝置藝術。
蒼鑫作品《身份互換》(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供參考)
蒼鑫受訪時也說:“中國攝影有很大的表現(xiàn)、表達空間,但有三類內容不被接受:暴力、性和意識形態(tài)。”
蒼鑫出生于1967年,本來學音樂,后來自學繪畫。1993年他住進北京畫家東村,開始了以概念領先的行為藝術創(chuàng)作,作品有1993年的“病毒系列”,1994年的“踩臉系列”之二,1996年的“交流系列”,1997年的“患者綱領系列”及現(xiàn)在的“****系列”等。
蒼鑫的彩色攝影,也是目前正在舉行“中國當代經典攝影展”中最大的作品,它高83公分,長230公分,畫面是一個有山有水有天空有河流有真言有牛羊的藏區(qū)大牧場。蒼鑫說:“我不懂攝影,拍照也只用傻瓜機,唯一能證明創(chuàng)作身份的是:我在作品里?!贝送馑淖髌?,也受崇尚自然的薩滿教的影響。
蒼鑫作品表現(xiàn)中國人才有的“****”思想。他說,2004年時曾和四個人一起從四川北面進入藏區(qū),當來到風光綺麗的大片湖區(qū)“心路?!睍r,觸發(fā)靈感,把自己的內心感受和創(chuàng)作靈感告訴了隨團的攝影師,咔嚓咔嚓,共拍了近30張照片。
他對藝術的看法是,人體只是媒介,藝術是由身體傳達出來。從2007年開始,他不斷以“神話敘述”及“寓言敘述”的類型構建精神世界,然后通過攝影完成作品。
從古代園林假山石獲得創(chuàng)作靈感
至于另一參展者展望,專長是雕塑,也是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曾任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研究所代理所長,還是北京規(guī)劃建設專家咨詢組織的專家。1995年起他從古代園林假山石中獲取創(chuàng)作靈感,開始了“不銹鋼假山石”系列。經過十幾年的發(fā)展和完善,這一系列已成為他最具代表性的力作。
林似竹說,展望出生于北京,當他看到現(xiàn)在的北京人已經把大量舊房子一一拆除時,有感而發(fā)。他展出的芝加哥和倫敦的都市景觀作品,采用了同樣的不銹鋼和假山石來建筑時,從一個高角度往下看,景觀全部是一樣的重復、陰暗和冰冷,毫無個性可言。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黑光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