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類作品的突出特點是攝影師自我意識強烈。幾乎每個成功的人體攝影師都有強烈的表達自我的渴望。這和社會認同感不是一個意思,借用人體這種形式,將自己要表達的愿望和觀點隱含于畫面中,讓人駐足觀想。20世紀初,前衛(wèi)藝術誕生,以其激進的藝術態(tài)度介入人體攝影藝術。如同攝影界出了一群畢加索,解構一切的畫面,結構一切的人體元素。捷克藝術家卡雷爾-泰格,德國攝影家漢斯-貝爾莫,都已警示性的方式表現畫面——很有趣的現象是:同期很多平面設計師都以這種手段構成自己的畫面。到如今,這種手段還在影響著當代藝術。
畫意類
區(qū)別于古典類,畫意類的人體攝影作品更加注重故事感、氛圍、現場感。唯美與客觀記錄已經不是唯一目的。畫意類的人體作品無所不包,甚至可以將以上羅列的所有拍攝手段運用于畫意人體類別中。具體來說,畫意類人體攝影也不抽象:人體繪畫的雋永+人體攝影的記錄特質+故事的鋪展(時間+空間)+想象力=畫意人體攝影。這里的“想象力”是畫面中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也就是:“畫意”的“意”,大家可以仔細觀摩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它們的共同點就是“故事感”,幾乎每幅作品都在講一個故事。濃烈的場景感和情節(jié)元素都在訴說一個故事的梗概,并非說現代的或當代的不存在故事,相反,由于大家所熟知的時間段,反而更能突出故事情節(jié)。
現代畫意:曠狐——額濟納旗 魔/上海文子
區(qū)別于純記錄式的人體攝影,畫意攝影更講細節(jié)——繪畫藝術元素的加入會使作品區(qū)別于普通的記錄式人體攝影。打個比方:人體攝影藝術,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觀念類人體攝影藝術,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畫意人體攝影藝術,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畫意人體攝影,和古典類人體攝影有相同之處,那就是故事感和場景感。根本不同點則是來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寫實類的古典類人體永遠無法以寫意的方式出現。而畫意人體藝術則可以輕松超越曾經是前輩的古典類。
畫意人體攝影可以寫意,可以寫實,可以塑造場景,也可以忽視場景,這種寬泛的態(tài)度和創(chuàng)作手法,甚至囊括了觀念類和特寫類等藝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