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4/3系統(tǒng)換算全片幅視角需乘以2倍,因此Olympus E-M10的100mm視角,約等同于全片幅DSLR的200mm視角。
▲可用單位裁切概念來解釋,各種不同片幅的視角換算效果。
▲厘清各片幅視角換算后,可開始觀察并比較背景的散景效果。
▲在同樣視角前提之下,全片幅DSLR于200mm端,M4/3系統(tǒng)于100mm端,景深效果也有所不同。
從實拍圖來看,M4/3系統(tǒng)的F2.8散景約等同于全片幅系統(tǒng)的F5.6散景效果。
▲攝影師Tony Northrup認為,APS-C片幅搭配56mm F1.2鏡頭,與全片幅的85mm F1.8拍攝效果相當。
總體來看,在100mm鏡頭焦長下,M4/3系統(tǒng)能把畫面拍得更加緊湊,但若以相同視角為前提,全片幅需采用更長的鏡頭,才能拍到類似的構(gòu)圖,但散景效果會比較明顯,這是因為全片幅用的是實體焦長較長鏡頭,背景壓縮感與淺景深效果也會更加顯著。
最后,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jié)論,視角取決于片幅大小,而淺景深效果取決于鏡頭實體焦長(同光圈值,望遠鏡淺景深效果比廣角鏡更加明顯),那么在相同構(gòu)圖視角前提下,例如:全片幅+200mm F2.8對比M4/3系統(tǒng)+100mm F2.8,全片幅淺景深會明顯許多,算是比較正確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