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無力”、“力不從心”,“幾頭受氣”,恐怕是影樓最基層主管在工作中的常態(tài)感受。
對于一線主管來說,看起來好像是“當官”了,但實際上卻無甚“實權(quán)”,又得背負著指導(dǎo)員工具體工作、激勵員工工作動力的責(zé)任。
倘若自己手下的員工工作不得力了,工作積極性不高了,上司追責(zé)下來,還不是對著這些基層主管一頓臭罵。
基層主管也是有苦難言,他們每日“混跡”在員工中,像“領(lǐng)導(dǎo)”又不像“領(lǐng)導(dǎo)”。名義上似乎是員工的頂頭上司,但員工倘若有個什么投訴啊,建議什么的,反饋給他們,基層主管們一般也只能在語言上寬慰寬慰,幫不到員工實際的忙,也就是說,無法解決員工的實際問題。
日子久了,次數(shù)多了,員工自然心知肚明,知道這些主管們沒法替他們爭來半分“好處”,便逐漸對主管的工作吩咐采取懈怠、推諉的姿態(tài)。
員工當然也是很現(xiàn)實的,這也符合人性。“我聽你的話沒問題,可你能為我解決什么實際問題呢?我有意見了反饋給你有用嗎?”
特別是在一些大型企業(yè),管理層級多了,多多少少有些官僚。
雖然上面的人口口聲聲叫嚷著要“以人為本”,要傾聽基層員工的心聲,還有的企業(yè)有什么總經(jīng)理開放日,允許一線員工直接面對面與總經(jīng)理交流。
先不說真的見了總經(jīng)理,那些員工們還說不說的出來話,還是干脆把問題吞回肚子里。就算有大膽的員工真的將問題反映上去了,要么接下來渺無音訊,再無進一步的信息,要么一直拖到員工自己都把這事忘了,上面的人才做出回應(yīng)。
員工心想,什么總經(jīng)理開放日,什么傾聽員工的心聲,都是“做秀”。
碰過幾次壁以后,他們多半也懶得再提什么建議了,上面問下來有什么建議,啥建議也沒有。但在實際工作中,卻仍免不了發(fā)牢騷,特別是對著和自己相對親密的“領(lǐng)導(dǎo)”,那些基層主管發(fā)牢騷。
基層主管大部分也都是從員工中提拔上來的,沒被提拔之前,跟這些員工是稱兄道弟的,如今做了上司了,好歹得像個上司的樣子。對于員工的抱怨與牢騷,主管們不是不清楚,說實話,這些員工們正說出了他們想說卻不方便說的心聲。
但如今,自己好歹也算半個“領(lǐng)導(dǎo)”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樣跟著這幫員工一起起哄了,基層主管得平息他們的抱怨,安撫他們的情緒,并且還要激勵員工們的工作熱情。
可這談何容易?對于基層主管來說,真是苦惱不已。
基層主管心里想,自己又沒什么實權(quán),在公司里,大領(lǐng)導(dǎo)多著呢,自己不過就是個芝麻綠豆般大的小官,自己的份量他們還是掂量的清楚的。
因此對于員工們的那些牢騷、抱怨,基層主管也是有心無力,唯一只能靠言語、靠情感去安撫。
但顯然這樣的安撫只能暫時穩(wěn)定員工的情緒,遠遠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而且員工畢竟是員工,他們的情緒常變,今天安撫好這個了,明天那個的心態(tài)又出問題了,基層主管只得每天苦口婆心的跟這些員工們擺事實、講道理。
當然,還有一種基層主管,沒這么好的耐心,對員工的管理方式干脆就簡單粗暴。
在這樣的主管手下,員工們表面上看起來規(guī)規(guī)矩矩,肚子里卻牢騷更多。
基層主管們面臨的這種窘態(tài)在企業(yè)是常態(tài),哪怕是知名的大型企業(yè)。
去年我有幸在朋友的安排下參觀一家***品牌的大型制造企業(yè),發(fā)現(xiàn)像他們那樣管理那么規(guī)范的組織里,基層主管們也多半表達了類似的無奈。
對此,德魯克說,
“第一線主管并非‘管理員工的管理者’。無論是設(shè)計工作、組織人力來完成工作、適當?shù)募畲胧T工與企業(yè)的經(jīng)濟關(guān)系,或組織的精神、原則和實務(wù),都不是由主管決定的,甚至也不太受主管的影響,而是由公司高層發(fā)動的,同時員工很清楚這個狀況。
即使是***的主管都無法取代糟糕的員工管理原則和實際做法。今天許多管理者喜歡在口頭上過度強調(diào)主管的重要性,這種做法可能有害,因為有時候管理層誤以為他們因此可以卸下管理員工的責(zé)任,只要張口督促主管把工作做好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