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是讀攝影出身,但陳柯嘉卻非常熟悉市場營銷,并擅長運用,其中開業(yè)之初“挑戰(zhàn)72小時”的活動讓她記憶深刻。“當時我擁有2家店,店里員工只有20多名,我問他們,在30日晚上8時結賬前,要不要創(chuàng)造一個奇跡?員工回答我說,要在72小時之內做出10萬元的銷售額!可知道,10萬元是我們一個月才能完成的銷售額。”她至今回想起來仍然很激動,“員工們一共提出了18個方案以實現(xiàn)任務,我只對他們說‘好’。”在隨后的72小時里,這20多名員工不僅完成了任務,還超額完成了近一倍。
“在創(chuàng)業(yè)的發(fā)展期,員工與老板的心思往往很容易走到一塊,大家都有要把店鋪做好的心。”她說道,“記得當時有一位小女孩都還沒結婚,都被我們的員工說服了買產品。”
“這就是能量的吸引。”陳柯嘉總結道,“所有的員工都很有沖勁并很有自信地介紹產品,讓到店的顧客都有家的溫暖,心中的那份愉悅感,自然會很容易接受產品。”
在陳柯嘉的眼里,管理員工更側重于支持和聆聽,她認為,人接受事物都要經過7個步驟,即想、說、聽與沒聽、聽懂與否、愿意或不愿意、做或不做、做得到與否,“最終你會發(fā)現(xiàn),員工都只會按照自己認為對的方向走”?,F(xiàn)在,老員工想起當年的事都忍不住掉眼淚,而我當時**需要做的,只是支持他們,跟他們說“好”,他們就還我一個奇跡。
“學習”調整制度發(fā)展迅速
但當店鋪數目逐漸增多,陳柯嘉開始發(fā)現(xiàn)老板與員工之間的溝通順暢性減弱,“開始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員工都是自愿去做的,后來,這種情況有了變化,員工開始變得沉默了,大家都在等待指令做事。有時候昨天開會還溝通得很好,但到第二天卻發(fā)現(xiàn)員工還是一樣,由于當時的中層管理人員都是從基層調配的,沒什么管理經驗,執(zhí)行能力不強,很多意思也無法通過中層傳達給基層員工。”在這種情況下,陳柯嘉開始建立公司制度,讓大家按照制度辦事,沒制度就討論建立制度。用陳柯嘉自己的話說,“所有制度都是在痛苦下形成的。”
事實上,發(fā)現(xiàn)問題后陳柯嘉第一時間想到學習———跑去讀EMBA。“我去上課學習到,怎么才能保證上下一致,為什么要注重企業(yè)文化,怎么設計LOGO等,這也讓我開始懂得制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