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萬事開頭難,不要只聽別人說
登山,最怕的是走了20分鐘-30分鐘的時候,這時候可能是身體還沒有調(diào)整到***狀態(tài),感覺很累,這時看到別人坐著索道從自己的頭頂經(jīng)過,不禁要心生后悔之心,如果這時恰好有下山的人從你身邊經(jīng)過,你忍不住問他們:還要多久到北峰頂啊,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開始基本都回答:還要3小時,5小時的,簡直讓你痛不欲生,開始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
等到爬到大半,身體的極限已過,再問,男的一般告訴你:很快了,用不了10分鐘••••••而此時因為距離目標已經(jīng)很近,信心十足了。
總的來說,2000-3000多米的山,再險峻也不過華山(海拔2154.9米),再路遠也不過峨眉山(海拔3099米),因此,別人告訴你上山(某段或幾段)要走10小時,那就是忽悠你,想要“嚇死你"而已;如果有人告訴你,半小時能上去,那也絕對是把你當超人。因此,不要只聽別人說,其實,這就是一個小馬過河的故事,過了河之后的小馬發(fā)現(xiàn):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么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么深。
做任何事情,剛開始的那個時間段是很難熬的,一是不熟悉,不適應,二是孤獨的前行,沒有方向感和目標感,容易產(chǎn)生放棄的念頭。
第四、制定階段性目標
美國科學家曾經(jīng)做過這樣的一組實驗:將30個人分為A、B、C三組,讓他們分別走路到50公里外的村子里去。
A組人員:沒有小目標,也不知路程有多遠,不知道村莊的名字,只管跟著向?qū)Р煌5刈呔托辛恕=Y(jié)果,走到五分之一的距離,大家都開始叫苦;不到一半的路程,大家有開始抱怨;走完四分之三的路程,大家都憤怒了;走完全程,大家情緒都很低落,花費的時間是最長的,而且大家也很痛苦。
B組人員:有大目標(知道村子名字),也知道路線和終點,但是路上沒有里程碑,沒有時間和速度,只根據(jù)經(jīng)驗估計猜測。結(jié)果,走到一半的距離,有人開始詢問;走完四分之三的路程,大家普遍情緒低落,最后大家都疲累不堪,同時路上花費的時間也是比較長的。C組人員:不僅知道方向,也知道終點位置,而且路程上還有路碑,向?qū)в惺直磉€知道大家行進的速度,明確剩下的距離。一路上,大家有說有笑,還有人在唱歌,在快樂的情緒中大家走完全程。結(jié)果,花費的時間是最短的,也是最快樂的一組。
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第一,目標要具體,第二,要細化,第三,要簡單,第四,要有策略。登山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一味的走,走到兩小時身體很累,又看不到希望,就不想堅持下去了。
一定要有階段性的目標,才能保證良好和積極的心態(tài),也這有這樣,才能建立信心,達到最后的目標。
第五、堅持再堅持
當你到達了一個目的地,你發(fā)現(xiàn)其實也不算很難。當你登上了峰頂,看到忽而晴朗,忽而大霧彌漫的山頂氣候,你就會明白,只要堅持一下,很多事情就會得到不同的結(jié)果。
但如果你不選擇堅持,而是放棄,退回去,那么你就永遠只在原地徘徊,得不到進步,而那種制約你進步的恐懼感,焦慮和不安將時刻潛伏在你的周圍,時不時會跳出來,將你的勇氣嚇退。信心來自哪里?來自你不斷的小的成就和成績,僅此而已。
再難,也要堅持,堅持下去,再慢,你也有登頂?shù)囊惶欤绻丝s了,你就永遠也難以體會到成功登頂?shù)淖涛丁?br />
第六、欣賞“風景"
我們一路狂奔,難道就是為了到達山頂嗎?不全是。沿途的風景和心靈的體會也許更重要。每到一個地方,我們不但可以說到過,更可以說是一段心靈的經(jīng)歷。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人生,不能沒有目標,但也不僅僅是為了某個目標而奔走一生,而忘了奔走之間的風景。
以前,出差去到某地,基本是辦事,辦完之后趕往下一站,就算在那個地方呆了半年,景點也基本沒去,工作,工作,等你工作完了,那也不想去了。這就是大多數(shù)營銷人的命。時間慢慢劃過,現(xiàn)在回過頭來看,靜下來看看風景,思考思考的時間太少了。對于登山而言,大多數(shù)人就是拍照,拍照,走,繼續(xù)走,然后下山••••••
停下來,慢慢走,看風景?。?br />
第七、設(shè)定更高目標
登上了一座高山,那么下一個目標就是更高的山再等著你去征服。登山?jīng)]有極限,營銷也沒有極限。只要你還能動,就要一直走下去,去征服你內(nèi)心的那座高峰。
發(fā)揚**精神,設(shè)立更高的目標,才能使你活得更精彩,活得更有價值。
但,目標不是唯一的,生活才是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