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光網 首頁 > 影樓管理 > 秀場企劃 > 你的門店也能賣得更多!我從高坪效店看到的4個真相

你的門店也能賣得更多!我從高坪效店看到的4個真相

轉載自:新零售商業(yè)評論 2018-10-16 作者:霧都孤兒

  作者:劉潤,潤米咨詢董事長,傳統(tǒng)企業(yè)互聯(lián)網化研究者,微軟前戰(zhàn)略合作總監(jiān),在“得到”App開設《劉潤·5分鐘商學院》專欄。

  零售君說

  在線下,經常會出現無論怎么努力,坪效都提高不了,甚至無法抵消租金的情況。可以說,坪效極限制約了傳統(tǒng)零售的想象力。但在新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我們可以從影響銷售額的流量、轉化率、客單價、復購率這四個維度上找到突破口。

 

  2017年7月,來自調研公司eMarketer和CoStar的數據顯示:

  · 蘋果門店的坪效(即每平方米店鋪面積創(chuàng)造的年收入)是40.2萬元;

  · 主營酸奶冰激凌的Reis & Irvy's是28.8萬元;

  · 加油站便利店Murphy USA是27萬元;

  · 珠寶品牌蒂芙尼是21.4萬元;

  · 瑜伽戶外服裝品牌Lululemon Athletica是11.3萬元。

  這些都是**表現*好的零售實體店,大部分線下零售店的坪效遠遠小于它們。不過,從這些數據足以看出,坪效對線下零售的重要性。

  從銷售效率角度來看,在線下,經常會出現無論怎么努力,每平方米創(chuàng)造的年收入都提高不了,甚至無法抵消該平方米的租金的情況。這就是所謂的“坪效極限,不夠租金底線”。

  可以說,坪效極限制約了傳統(tǒng)線下零售的想象力。

  在新科技(比如互聯(lián)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突飛猛進的今天,有沒有辦法利用創(chuàng)新技術提高坪效,甚至突破坪效極限呢?

  我們可以從影響銷售額的流量、轉化率、客單價、復購率這四個維度上想辦法。

  流量:一切與消費者的觸點

  任何一種零售都必須有與消費者的觸點。沒有觸點,就構不成“場”,無法把人與貨連接起來。

  這個觸點,可能是用戶走進專賣店的門;

  可能是磨刀攤販在街上吆喝,被用戶叫?。?br />
  可能是用戶訪問了天貓店,打開了商品詳情頁;

  可能是微信公眾號文章被看到,里面推薦的商品被知曉;
 
  可能是建立一個呼叫中心,打電話向用戶推薦產品;

  可能是專門拜訪客戶,在其寫字樓下,打電話說“我正好路過,上來看看你”等。

  所有這些都是觸點,每一個從觸點進入銷售漏斗的人,都被稱為流量。

  過去,傳統(tǒng)線下零售企業(yè)用的是“旺鋪思維”,坐在店鋪里,等著消費者來。現在,它們應該建立“流量思維”,用戶在哪里,就跑到哪里去。

  科技的進步創(chuàng)造了哪些過去不容易做到,如今卻可以實現的新觸點,讓我們去收集新流量呢?網約車是其中之一。

  車載便利店“魔急便”在滴滴網約車里建立了新零售的場,搭建自己的銷售漏斗,收集流量。

  乘客上車后,通過掃描二維碼,可以購買車座椅背和座位間盒子內的商品,包括飲料、食品、日用品和應急品等。

  討論魔急便能否成功,為時尚早。但是,為什么這種顯而易見的觸點——流量來源,以前沒有人利用呢?因為條件不具備。

  沒有移動互聯(lián)網之前,資金流的問題無法解決,通過用戶、司機、出租車公司,再到零售企業(yè),路徑太長,無法管理。但是互聯(lián)網帶來的資金流的便捷性,讓用戶掃碼就能付款,資金流效率提高,觸點的商業(yè)價值大增。

  賣可樂和巧克力的自動售貨機,早就不是新鮮事物了,可能連“舊零售”都算不上。但是,*近街頭出現了很多奇葩的“新物種”。

  比如,自動煮咖啡的咖啡機。這個不奇葩?那自動榨橙汁的橙汁機呢?五個橙子榨一杯,還不奇葩?那自動現煮烏冬面的煮面機呢?這可不是泡方便面,是真的煮一碗面。

  這些嘗試,如雨后春筍,很可能大部分都不會成功,但它們都是探索“收集流量的新觸點”道路上的排頭兵。一旦被驗證成功,某個傳統(tǒng)的零售模式就會顯得效率低下,從而陷入困境。

  轉化率:提高轉化率,找對社群很重要

  想盡辦法,找了更多、更有效和***的流量后,如何提高轉化率?

  傳統(tǒng)線下零售對這一點的研究,其實不少:銷售員的察言觀色,對消費者心理的把握,店鋪的裝修風格,甚至顏色、聲音、氣味等。

  只是,他們不稱其為“轉化率”,而叫作“成交率”。就這一點而言,新零售未必一定比舊零售做得好,大家的基本理論是一致的。

  如果說互聯(lián)網賦予了我們不一樣的新零售方法論,那么“社群經濟”可能是個重大的差別。什么是社群經濟?

  從2016年9月開始,我和羅輯思維的羅振宇有一個合作,在得到App上推出《劉潤 · 5分鐘商學院》專欄。

  開設專欄后,一年結束時,我的專欄一共有14萬份訂閱,每份199元,創(chuàng)造了將近2800萬元的收入。今天,**季、第二季加在一起,早已超過20萬份訂閱。

  做了這件事之后,有很多人跟我說:“你自己也搞一個唄,干嗎要跟他合作,還要跟他分錢。”

  如果我自己做一個類似的專欄,也能有14萬份訂閱嗎?答案是不一定。

  《劉潤 · 5分鐘商學院》之所以能有14萬份訂閱,除了我的產品因素外,還因為羅輯思維多年來積累了1000多萬用戶,而且這些用戶有一個共性:求知好學。

  在這一特性之下,如果賣面膜,真不一定賣得好,轉化率可能只是平均水平。但是賣知識產品,轉化率就會非常好。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社群經濟。

  在互聯(lián)網時代,一群有共同興趣、認知、價值觀的用戶更容易抱團,形成群蜂效應,在一起互動、交流、協(xié)作、感染的過程中,對產品品牌本身產生反哺的價值關系。

  在一個巨大的社群里,銷售與本社群共性***匹配的產品,其轉化率會前所未有地高。

  客單價:更透析數據,更洞察用戶

  有了流量和轉化率,如何讓零售的價值進一步提高?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就是“客單價”。

  什么是客單價?就是一個消費者在一個商家一次能買多少東西。買得越多,客單價就越高。

  提高客單價的傳統(tǒng)方法,是“連帶率”。

  有一個關于“世界商店”的經典段子:某位先生的太太***要出差,他去商店給太太買旅行箱。

  服務員對他說,***太太不在家,你應該挺無聊的,要不要考慮去度假釣魚?我們這里有魚鉤賣,大中小號都有。恰好他覺得***沒事干,服務員的建議不錯,就買了魚鉤。

  服務員又介紹說,我們這里還有配套的魚線。這位先生買完魚線后,服務員又接著介紹說,我們這里還有橡皮艇,還有皮卡,你可以直接開著皮卡,帶上全套裝備,去你喜歡的地方垂釣。

  *終,這位先生因為他太太要出差這件事,從這家店里買了魚鉤、魚線,甚至還買了釣魚用的橡皮艇和皮卡。

  這雖然是個段子,但其邏輯就是連帶率。

  今天,提高連帶率有了一種新的工具:大數據。

  在當當網上買書,準備下單時,頁面上通常會顯示網站的推薦: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過那本書。這就是依靠大數據獲得的連帶率。

  現在天貓、淘寶以及京東也在利用大數據,向用戶推薦他們感興趣的信息和相關產品,試圖通過個性化推薦的方式提高連帶率。

  比如,我在淘寶買了一個修理路由器的小工具,這幾天手機淘寶的首頁推薦都是相關產品;如果買了一副跳繩,推薦的就是與跳繩相關的其他運動產品。

  此外,北京有家創(chuàng)業(yè)公司“零時尚”,在社區(qū)里開了不少女裝店。我在《商業(yè)評論》雜志上寫過這個案例,在《5分鐘商學院 · 基礎篇》中也講過。

  這家公司做得不錯,發(fā)展迅速,但也遇到了“流量天花板”,怎么辦?

  尋找新流量,提高轉化率,增加客單價。

  零時尚的目標流量,也就是社區(qū)里的女性消費者,她們到底分布在哪兒呢?除了服裝店,她們還在美發(fā)店、便利店和美容院。那就和這些異業(yè)結成聯(lián)盟,把它們的流量收集起來。

  尋找新流量

  零時尚與美容院合作,創(chuàng)造了一種叫作“蝶衣Box”的商業(yè)模式。

  提高轉化率

  美容院的員工與顧客有充分的信任關系和大量的交流時間。

  經他們推薦,顧客在零時尚App上,完成詳細的身體特征識別,就可以申請免費試穿一盒專門為她搭配的衣服。

  美容院的環(huán)境、員工與顧客之間的信任,增加了推薦的可能性。

  增加客單價

  幾天后,顧客再去美容院時,一盒十幾件衣服已經送到,里面還有這些衣服應該怎么搭配的介紹。

  顧客一件件試穿,照著鏡子感受專業(yè)搭配帶來的驚喜。專業(yè)就是專業(yè),這么搭配好看,那么搭配也好看,于是,很多顧客會忍不住多買幾件。

  復購率:體現“忠誠度”

  我兒子小米參加了一個在線英語培訓。那家培訓機構聘請美國的小學老師,給中國小學生做線上培訓。

  這些老師發(fā)音特別準,還學過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由他們教中國孩子英語,我覺得特別好。

  我忍不住把小米上的課,拍了一張照片分享到朋友圈。我特意隱去了這家培訓機構的名稱,因為一旦指明是哪一家,就等于用我的個人信用為它做了背書。

  萬一朋友們的體驗不好,出了問題,說不定會怪我,覺得我的推薦不負責任。

  分享之后,有很多朋友私信問我:你說的那個培訓機構,叫什么名字???我也想讓孩子去上課。我當時想,人家特意來詢問,也不好意思說就不告訴你,于是我就說了名字。

  過了一段時間,這些朋友又來了,他們問:你上次注冊的時候,用的手機號和名字是什么?我說:這重要嗎?他們說:重要,因為那家培訓機構表示,如果有推薦人,他們會給推薦人再送10節(jié)課。

  我一聽,這是好事??!于是,就把注冊名字、手機號告訴了他們。然后,我的賬戶里多了10節(jié)課,又多了10節(jié)課。很快,一年的課都有了。

  這時,我又忍不住再分享一次。

  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次忍不住和**次忍不住的動機不同。**次忍不住,是因為信任和喜歡,是我對這家培訓機構的認可;第二次忍不住,則有利益驅動。

  但不管是哪一種原因,我作為一位老用戶,給它帶去了很多新用戶。

  事實上,這家英語培訓機構,如果想要獲得我朋友圈里的這些用戶,需要花錢做廣告、地推、去地鐵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做宣傳、拉人介紹等。

  但是由于它的產品足夠好,因為我的分享而獲得了新用戶,而且是免費的新用戶。

  這就是“復購率”。自己不停地買,還介紹朋友買。

  除了利用互聯(lián)網傳播,極為方便地推薦朋友購買,提高復購率之外,還有其他的可能性嗎?

  用會員制,讓用戶自己不停地買。

  消費者成為會員,意味著在交易之外,雙方建立可持續(xù)互動的關系。相較普通用戶,會員無論在營收貢獻、成本控制方面,還是在品牌認可、口碑傳播方面,都比普通用戶更具價值。

  幾年前,亞馬遜開始力推它的會員計劃:Amazon Prime。相較普通用戶,Amazon Prime會員在繳納一定的會員費之后,就可以享受免運費、快速送達、免費試用、專項優(yōu)惠、滿減優(yōu)惠、提前下單以及流媒體等各種特權服務。

  CIRP(美國消費者情報研究合作伙伴)調查報告顯示,Prime會員平均每年會在亞馬遜花費1300美元,而非會員只有700美元。會員的客單價、復購率,明顯較高。

  在國內,京東也推出了類似的“京東會員Plus”計劃。*近,風頭正盛的網易考拉也推出了“考拉黑卡”。這一切的背后,都是為了提高復購率。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內容、觀點、圖片、文字、視頻來自本站用戶上傳發(fā)布,如有侵犯到您的相關權益,請點擊《權利通知指引》,您可根據該指引發(fā)出權利通知書,我們將根據中國法律法規(guī)和政府規(guī)范性文件立即審核并處理。
網友評論
  • 何先生
    35歲
    數碼總監(jiān)/主管/修圖師/調色師
    5千-8千+提
    段先生
    54歲
    攝影總監(jiān)/主管/攝影師/寫真攝影師
    1.5萬-2萬
    七先生
    28歲
    攝影師
    1萬-1.5萬+提
    柚先生
    32歲
    兒童攝影師
    8千-1萬+提
    阿先生
    22歲
    攝影師
    5千-1萬
    木先生
    40歲
    總經理
    4萬-5萬
    劉先生
    27歲
    攝影師
    5千-8千+提
    劉先生
    35歲
    數碼總監(jiān)/主管/攝影師
    1萬-1.5萬
專訪修圖師火山
專訪修圖師火山
提起修圖師,大多數人腦海中可能浮現的是埋頭苦苦修圖的男性修圖師…
專訪攝影技術總監(jiān)徐東
專訪攝影技術總監(jiān)徐東
徐東老師身上有一種神秘的敘事:浪漫與理智并存,來回切換,游刃有余…
專訪攝影師陳曦
專訪攝影師陳曦
你能夠堅持做一件事情多久?三分鐘,三天,三個月,還是三年…
專訪攝影師阿淼
專訪攝影師阿淼
9年的從業(yè)經驗,足以改變一個人一生的軌跡!無意間一個偶然的機會,讓阿淼老師…
專訪夏天映像團隊
專訪夏天映像團隊
長大后的我們總是懷念著童年,童年的棒冰、童年的秋千以及那時候的奇思妙想…
專訪小腳丫兒童攝影師阿豪
專訪小腳丫兒童攝影師阿豪
沒有人會走的一帆風順,阿豪老師剛開始也遇到了非常多的挫折…
專訪攝影師林濤
專訪攝影師林濤
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不如意,我們?yōu)榱松?、家人、前程奔波?/dd>
專訪攝影師葛夢群
專訪攝影師葛夢群
俗話說得好,“勤能補拙”,縱使你天分再如何差,只要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