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的相國、丞相、宰相,是指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最高官員。相國相當于現(xiàn)在的總理職位,但是現(xiàn)在的總理的地位與權(quán)力又比以前的相國要高一些與大一些。一個國家有一個好的、賢明的、賢能的總理,是國家之福,也是百姓之福。中國公認的賢相、賢明的總理是周恩來、朱镕基、溫家寶。接班的賢相是李克強等。隨著中國文明與民主的進步,將來會涌現(xiàn)出更多的賢相,我們拭目以待!
管仲年輕的時侯,是學習型的人才,沒有學富五車,也有四車半。他跟鮑叔牙是好朋友,從小一起玩到大。鮑叔牙對管仲很了解,知道管仲有理想、有志向、有才能,是賢才型的人物。管仲家里很窮,有時利用智慧占鮑叔牙的便宜。所以,史書記載,管仲常欺鮑叔牙,這里的“欺”是欺騙的意思,而不是欺負的意思。鮑叔牙知道,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對管仲的行為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還是對管仲很好,沒有抱怨管仲或講管仲的壞話。他們兩人參與了齊國繼承人的繼承權(quán)的權(quán)利紛爭。鮑叔牙輔佐齊國公子小白,管仲輔佐齊國公子糾。由于公子小白抓住了機會,繼位為齊國的國王,稱齊恒公。小白的政治對手公子糾死了后,輔臣管仲也被捕了。
鮑叔牙向齊恒公推薦了賢才管仲,管仲得到重用后,沒有辜負鮑叔牙與齊恒公的期望,果然輔佐齊恒公成為一代霸主,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管仲說,我家里很窮,經(jīng)常與鮑叔牙一起做生意,分錢的時侯,我私自多分了些錢,鮑叔牙不認為我貪婪,是因為知道我很窮。我經(jīng)常為鮑叔牙一起謀事,而自己更加窮困,鮑叔牙不認為我愚蠢,是因為知道時機有利與不利之分。我曾多次入仕而被主子趕走,鮑叔牙不認為我沒有出息,是因為知道我機會沒有到來。我曾多次在戰(zhàn)爭中當逃兵,鮑叔牙不認為我膽小怯懦,是因為知道我家里有老母要我贍養(yǎng)。我輔助的公子糾失敗了,我也被囚了,鮑叔牙不認為我無恥,而是知道我不羞小節(jié)而恥于庸碌無為功名不顯于天下。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鮑叔牙推薦了管仲后,甘心情愿當管仲的下屬。鮑叔牙的子孫都是齊國的公務(wù)員,而且有封邑的子孫傳了十余世,而且還出了有名氣的官員。天下人的輿論都不多講管仲賢能,而多講鮑叔牙有知人之能,知人之德。
管仲在齊國擔任齊國總理,以區(qū)區(qū)靠近海濱的小齊國,發(fā)展經(jīng)濟,通貨積財,并且富國強兵,使與百姓同好惡。所以,他在《管子》一書中稱述說:“倉庫儲備充實了,百姓才懂得禮節(jié);衣食豐足了,百姓才能分辨榮辱;國君的作為合乎法度,“六親”才會得以穩(wěn)固”“不提倡禮義廉恥,國家就會滅亡?!薄皣蚁逻_政令就像流水的源頭,順著百姓的心意流下?!彼哉罘舷虑榫腿菀淄菩?。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給他們;百姓所反對的,就替他們廢除。
管仲執(zhí)政的時候,善于把禍患化為吉祥,使失敗轉(zhuǎn)化為成功。他重視分別事物的輕重緩急,慎重地權(quán)衡事情的利弊得失。齊桓公實際上是怨恨少姬改嫁而向南襲擊蔡國,管仲就尋找借口攻打楚國,責備它沒有向周王室進貢菁茅?;腹珜嶋H上是向北出兵攻打山戎,而管仲就趁機讓燕國整頓召公時期的政教。在柯地會盟,桓公想背棄曹沫逼迫他訂立的盟約,管仲就順應(yīng)形勢勸他信守盟約,諸候們因此歸順齊國。所以說:“懂得給予正是為了取得的道理,這是治理國家的法寶?!?br/>
管仲從一個窮人變身為富人,擁有的財富可與齊國國王相比。管仲擁有華麗的三歸臺和國君的宴飲設(shè)備,齊國人卻不認為他奢侈僭越。管仲去逝后,齊國仍舊遵循他所制定的法律法規(guī)與各種制度,所以,齊國仍舊稱霸諸侯,比其它國家強大。其后過了百多年,齊國又出了個賢相晏嬰。
我們作為高級管理人員,從管仲的傳記總結(jié)出如下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