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組織內(nèi)部成員,來自不同家庭??芍^大千世界,林林總總,形形色色,什么人都有。其中,多數(shù)是“凈貢獻者”,也不乏“凈索取者”。公道自在人心。
管理者不能也不可能動用資源以滿足所有人的要求,不僅僅因為“糖果”是有限的,而且因為這些要求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的。如果連不合理的要求都得到滿足,那一定是是非不分,賞罰不明,貽害無窮。因此,在任何組織內(nèi)部,總有一人的要求得不到滿足,也就是說組織內(nèi)部不可能所有人都唱“贊歌”,必然存在著抱怨者、私憤者。
一個卓越的管理者,其職責不在于消除抱怨著、私憤者,而在于使凈貢獻者得到“糖果”,貢獻大者得到的“糖果”多,貢獻少者得到的“糖果”少,經(jīng)索取者得到應(yīng)有的懲罰。對于那些只知索取,不思貢獻的人,決不可讓其“得逞”。“會哭的孩子有奶吃”,“行小惠不及大義”,絕不是一個***的母親所為,也不是一個卓越管理者所為。否則,一個組織必將陷入“衰退陷阱”,必遭退化消亡之厄運。
在組織內(nèi)部,苦樂不均是常態(tài),對管理績效評價不一是常態(tài),存在私憤者也是常態(tài)。只要也只有賞罰分明,凈貢獻者各有所得,組織就一定會獲得持續(xù)進步、科學發(fā)展的動力,就一定會從一個勝利走向一個新的勝利,就一定會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可資分配的“糖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