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提起員工激勵,人們想到的往往是高薪高福利。高薪高福利固然能提高員工的士氣,但并不能激勵員工。筆者看來,企業(yè)要做到真正激勵員工,必須注意兩點:澄清一個誤區(qū),不要將提高士氣和激勵混為一談;更重要的是不要忽視員工自我激勵的能動性。他提醒孜孜以求員工激勵的企業(yè),給你的員工提供一個充分發(fā)揮他們自我激勵本能的企業(yè)環(huán)境,清除企業(yè)中的非激勵因素。
想一想,你公司里有一、兩個員工工作起來,其精力、績效和熱情看起來比其他所有員工加在一起還要大?;蛟S你就列在這幾位員工之中。想知道為什么其他員工沒有象你一樣感到動力十足?
你并不要求員工早來兩小時或晚走兩小時。你所期望的只是讓他們做好顧客服務,見了顧客微笑,不要皺眉頭,也不要不停地抱怨。怎樣才能讓你的員工多付出些許努力,使顧客滿意呢?
70%的員工不如以前受激勵;80%的員工如果愿意的話,可以有更好的業(yè)績;而50%的員工只是為了保住飯碗工作。
你的公司提供了很好的健康計劃、退休計劃和每年四周的休假,但員工仍未展現出一流業(yè)績。你應該知道,優(yōu)厚的薪酬、有薪假期,甚至加薪都不具有激勵作用。它們只能用來留住員工,卻不帶有任何激勵因素。
各大公司提供很好的福利往往是為了吸引并留住優(yōu)秀員工。隨便考察一家公司,都會發(fā)現一個員工對公司的價值越大,所享受的福利待遇就越好。
現在你該相信,只靠為員工提供更多假期和福利,并不能達到你想要的激勵效果。假設你公司讓員工***免費用公司車,甚至每周五下午為員工提供免費點心。所有這一切會為公司帶來高度激勵的員工嗎?
遺憾的是,不能。上述種種可稱是提高員工士氣的法寶,以便讓員工對自己任職的公司產生良好感覺。但提高士氣并不能增強激勵,因為它們沒有與員工業(yè)績直接掛鉤。
減少非激勵因素
士氣高漲的員工不一定是備受激勵的員工。比如,某位員工每天興致勃勃地來上班,先花上一兩個小時交游,他可能士氣高昂,但在部門里的產出卻最低。
如果很好的福利計劃不能激勵員工,那什么能顯出奇跡?為了激勵員工,你該去改變員工還是改變你的公司?
答案是:改變你的公司。改變一個人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并且對其他員工毫無幫助,不能帶來長久效果。
員工都有自我激勵的本能。你要做的就是利用他們的這一本能去激勵他們,甚至不需花費分文。說句實話,金錢只能降低員工的激勵度和業(yè)績。要激勵員工,第一步就是祛除公司中阻礙員工自我激勵能力的負面因素;第二,在企業(yè)中開發(fā)真正的激勵因素,引導所有員工受激勵。
員工自我激勵能力基于這樣一個事實,即每個人都對歸屬感、成就感、及駕馭工作的權力感充滿渴望。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自主,希望自己的能力得以施展,希望自己受到人們認可,希望自己的工作富有意義。
以下是阻礙員工實現自我激勵的10大要素:
企業(yè)氛圍中充滿政治把戲;
對員工業(yè)績沒有明確期望值;
設立許多不必要的條例讓員工遵循;
讓員工參加拖沓的會議;
在員工中推行內部競爭;
沒有為員工提供關鍵數據,以完成工作;
提供批評性,而非建設性的反饋意見;
容忍差業(yè)績的存在,使業(yè)績好的員工覺得不公平;
對待員工不公正;
未能充分發(fā)揮員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