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付出了,看似投入很多,但最大的長期受益人是企業(yè)。套用老子的邏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不為利益、不為私利而創(chuàng)辦企業(yè),其實“不為”的境界卻已將一切放在囊中。這是何種境界和胸懷。為了眼前利益的企業(yè),最終都沒走遠。不考慮員工未來的管理者,一生難有大的發(fā)展和成就。
明確以上問題,不僅使落腳點更明確,同時使思路更清晰。但到底路徑如何?什么載體、什么手法可以實現(xiàn)員工“一心一意、死心塌地”。一說到此,很多人,咬牙切齒、一臉無奈,“我對他們那么好,還一點不領情、能將仇報,...” 把員工看的一無是處,其實都是沒**、沒換位所導致。
其實做什么,歸結一點都是心,而且是公心。
一個“陰”的領導能設計出不利于自己的制度嗎?不能。
何時看到,沒有群眾基礎的領導,會制定制度對自己的崗位實行民主**?
何時看到,一個沒有能力的領導,會設計一套制度“以能力”為評價標準把自己置身其中?
因此在“一點思考01”中說過:經營員工未來的領導要好好珍惜。一個沒有做百年的思想,就引導不了企業(yè)家做百年的基業(yè);一個沒有為員工經營未來的想法,這樣的管理者不利用員工就算幸運了。
因此著眼點、出發(fā)點、落腳點都必須以“解決員工的后顧之憂,照顧好員工的大后方”為主線。
偏離,出力不一定討好,投入大收益不一定大;不偏不離,才能少投入高回報,既符合企業(yè)的經營原則,又能贏得一片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