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說,對一個合格的經(jīng)營管理者來說,*重要的不是知道多少復(fù)雜的知識和理論,而是懂得珍視那些看似簡單、引導(dǎo)人們采取正確生活態(tài)度的原理原則,即哲學(xué)。這種哲學(xué)不是晦澀難懂的書桌上的學(xué)問,而是從經(jīng)驗和實踐中產(chǎn)生的生動的哲學(xué)。
一個合格的經(jīng)營管理者應(yīng)該練好基本功:具備“三個資質(zhì)”,做好“六個精進”:
━━━━━
三個“資質(zhì)”
“深沉厚重,是***等資質(zhì);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資質(zhì);聰明才辯,是第三等資質(zhì)。”——明代思想家呂新吾《呻吟語》。換言之就是“人格、勇氣、能力”。呂新吾希望居人之上者兼?zhèn)湟陨先齻€資質(zhì)。
這三個資質(zhì)如果按順序排列,就是人格***,勇氣第二,能力第三。謙虛、內(nèi)省之心、克己之心、尊崇正義的勇氣,或者不斷磨礪自己的慈悲之心——一言蔽之,就是他必須是抱持“正確的生活方式”的人。這就是中國古代所提倡的遠離“虛偽”、“自私”、“放縱”和“***”的人生態(tài)度,也就是說,不能虛偽、不能有私心、不能我行我素、不能有***之心。
在漫漫的宇宙歷史長河中,人生也許只不過是短暫的一瞬。但是,我以為,就是在這一瞬間,將生命即將終結(jié)時的價值高于生命開始時的價值,這就是我們生命的意義和目的。再進一步說,在為此所付出的努力過程中,就有人的尊嚴,生的本質(zhì)。
━━━━━
六個“精進”
1、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比任何人更多鉆研,而且一心一意保持下去。如果有閑工夫抱怨不滿,還不如努力前進、提高,即使只是一厘米。
2、戒驕戒躁;“謙受益”是中國的古語,謙虛之心能召來幸福、凈化靈魂。
3、每天自我反??;每日檢查自己的行動和心里狀態(tài),是否只考慮了自己的利益,是否卑怯的舉止等,自省自戒,努力改正。
4、感謝生命;只要活著就是幸福,培養(yǎng)對任何細小的事情都心懷感激的心性。
5、行善積德;“積善之家有余慶”,提倡行善、積德,特別注意要有同情心,行善積德有好報。
6、摒棄掉感性所帶來的煩惱;不要總是忿忿不平、杞人憂天、自尋煩惱。相反地,為了不致事后后悔,更應(yīng)全身心地投入。
忽視自己而利于他人,致力于后自己而先天下。一旦產(chǎn)生這種利他之心,人類就能不受世間欲望的迷惑而生存。而且,有了利他思想,煩惱的毒素才能消失,欲望的污穢才能被消除而顯露出“美麗的心靈”,美好的愿望才得以描繪。如果是遠離自己利益和欲望的美好愿望,那么愿望一定能夠?qū)崿F(xiàn),而且能夠持久實現(xiàn)。
我認為人類真正能衷心感到喜悅的是工作。也許有人反駁一個勁兒地工作枯燥無味,他們認為人生需要興趣和娛樂。但是,所謂興趣和玩樂,只有在工作充實后才能體會得到。工作不認真即使能夠在興趣和游玩的世界里得到快樂,那也只是暫時的快樂,一定不能體會到從心底涌現(xiàn)出來的喜悅。在勞動中獲得的喜悅是特別的,**不是游玩和興趣可以代替的。
勞動時所感受到的精神的愉悅,在單純勞動中加進自己的創(chuàng)意技巧,使工作更愉快,不是被他人強制的“被動工作”,而是自己成為勞動行為主體。把勞動當作只是為了獲取生活所需食糧的物質(zhì)手段是錯誤的。
人類原本具備希望為社會、為他人做點什么的善良之心。為家人工作、幫助朋友、孝敬父母——虔誠、細小的利他行為一點點延展為為社會、為國家、為世界那樣的大規(guī)模的利他行為。人的內(nèi)心充滿至深至純的幸福感,不是在滿足自我,而是在滿足了“他人”的時候。
“奉獻于社會,奉獻于人類”的利他精神——即謀求公共利益甚于私利的精神——曾經(jīng)是初期資本主義的**規(guī)范。“奉獻于社會、奉獻于人類的工作是一個人*崇高的行為”。為了不停留在低層次的利他上,重要的是養(yǎng)成更廣視角看事物,立足更大范圍對待自己的個人行為。
中國有句俗語叫“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追求利潤并非罪惡。但是,方法必須是符合人道的。并不是不管干什么,只要能賺錢就行,為了獲取利潤必須走正確的道路。“真商人須思客立則己立”。“動機善則事必成”。
努力勤奮地工作、心懷感恩之心、善思善行、誠懇地反省并約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持續(xù)磨煉心智、提高人格。努力做到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事情才正是人生的意義。除此之外我以為沒有別的活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