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活力曲線(10%淘汰率法則)
奇異公司每年會針對各事業(yè)單位的主管打分數(shù),區(qū)分出ABC三個不同等級的績效表現(xiàn)。*杰出的A級員工必須是事業(yè)單位中的前20%;B級員工是中間的70%;C級員工約10%,奇異以常態(tài)分配的鐘形活力曲線(Vitality Curve)來呈現(xiàn)這種概念。A級員工將得到B級員工2~3倍的薪資獎酬,而C級員工則有遭到淘汰的危機,活力曲線是年復一年、不斷進行的動態(tài)機制,以確保企業(yè)向前邁進的 能。
2. 手表定理
一個組織不要同時設定兩個目標。一次戴兩只手表不但不能讓自己知道更準確的時間,還會失去準時的信心。對同一組織采用兩種管理方法,或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組織就無所適從了。
3. 酒與污水定律
把一匙酒倒進一桶污水中,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進一桶酒中,得到的還是一桶污水。組織里永遠都有幾個麻煩人物,他們存在的目的似乎是為了把事情搞砸。主管要及時處理,才能避免它迅速傳染。一個正直能干的人進入一個混亂的部門很可能被吞沒,而一個懶惰鬼很快能把**率的部門變成一盤散沙。
4. 不值得定律
一個人會用敷衍了事的態(tài)度來從事自認為不值得做的事,因此管理者要適當?shù)姆峙涔ぷ?。讓成就欲較強的員工帶頭完成具有一定風險和難度的工作,讓依附欲較強的員工融入團體同工作。
5. 金魚缸法則
魚缸是透明的,不論從哪個角度觀察,里面的情況都一清二楚。增加工作流程的透明度吧!工作透明度高,***就被置于全體部屬的監(jiān)督之下。強化***的自我約束,也增強了組織的凝聚力。
6. 洛伯定理
對管理者來說,要緊的不是你在場時的情況,而是你不在場時發(fā)生了什么。如果你只想讓部屬聽你的,那當你不在身邊時他們就不知道應該聽誰的。
7. 鰷魚效應
鰷魚因為個體弱小而采取集體活動,以強健者為自然首領。當首領的行動發(fā)生紊亂,鰷魚仍然會盲目追隨。部屬的悲劇總是***造成的,部屬覺得*沒勁的事,是跟著一位差勁的***。
8. 木桶定律
一只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于木桶中*短的一塊木板,而不是*長的那塊木板。
組織的各部分往往是優(yōu)劣不齊的,但劣勢部分卻決定組織整體的水平。問題是*短的木板也是木桶的一部分,你不能把它丟掉,否則就一點水也裝不了。趕快設法把劣勢部分的水平拉起來吧!
9. 霍桑效應
工作環(huán)境的人際關系是否良好,是影響工作者表現(xiàn)的*大原因。相對于團隊認可與工作安全,**不是決定個人產(chǎn)出的要素。
10. 超限效應
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刺激太多、太強和時間太久而引起反抗的心理,叫做「超限效應」。管理者重復對一件事做同樣的批評,會讓部屬從內(nèi)疚變得不耐煩、反感討厭,如果非得再次批評,也不要簡單重復,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
11. 牢騷效應
有員工對工作發(fā)牢騷的公司,一定比沒人發(fā)牢騷,或員工把牢騷埋在肚子里的公司要成功。牢騷是改變不合理現(xiàn)狀的催化劑!牢騷雖然不一定是正確的,但認真對待牢騷卻一定是正確的。
12. 刺猬法則
兩只疲倦的刺猬緊靠在一起休息,只會被刺傷而無法睡得安穩(wěn)。***應該與部屬保持距離,與部屬「親密無間」的相處,容易讓彼此親疏不分,在工作中喪失原則。
13. 鯰魚效應
為延長捕獲的沙丁魚的生命,漁民將沙丁魚的天敵——鯰魚放在運輸容器里。為了躲避天敵的吞食,沙丁魚自然加速游動,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回到漁港,沙丁魚就能賣個好價錢。
一個組織,如果人員長期固定,就缺乏活力與新鮮感,員工就容易產(chǎn)生惰性。因此有必要找些外來的鯰魚進入公司,給員工緊迫感。讓他們知道,是該加快腳步的時候了!
14. 海因里希法則
海因里希研究分析工傷事故,發(fā)現(xiàn)在一件重大災害的背后,平均有29次輕度災害,和300次有驚無險的經(jīng)驗。這個法則完全可以用在企業(yè)的安全管理,它告訴我們一件重大事故的背后會有29件「輕度」事故,還有300件可能發(fā)生的隱憂。對潛在事故毫無覺察或者麻木不仁,往往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
15. 250定律
每位顧客身后會有250個親朋好友。贏得了一位顧客的好感,就意味著贏得了250個人的好感;反之如果得罪了一名顧客,也就意味著得罪了250名顧客。
16. 阿爾巴德定理
企業(yè)經(jīng)營成功與否,全靠是否了解顧客的需求??吹絼e人的需要,你就成功了一半;滿足別人的需求,你就成功了全部。
17. 「7/38/55定律」
旁人對你的觀感,只有7%取決于你溝通的內(nèi)容。38%決定于輔助表達這些話的方法,也就是口氣、手勢等等;而有高達55%的比重決定于你的「外表」——你看起來夠不夠份量、夠不夠有說服力。
18. 科希納定律
管理人員愈多,工作效率反而愈低。如果實際管理人員比**人數(shù)多兩倍,工作時間就要多兩倍,工作成本就要多四倍;如果實際管理人員比**人數(shù)多三倍,工作時間就要多三倍,工作成本就要多六倍。